智能硬件冷思考:可穿戴技术路在何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4年行将结束,这一年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是异常热闹的一年,从多家新创公司的积极试水,到巨头厂商的“疯狂”跟进……种种迹象表明,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继手机以来又一个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产品类别。经过了2014年的一番乱战之后,在可穿戴领域表现颇为积极的厂商们到了年尾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在思考已经行至十字路口的可穿戴设备的下一步会是哪里。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14年发生在可穿戴领域内的大事件。1月,可穿戴设备成为2014年CES大展不争的主角;3月,谷歌发布面向智能手表设备的可穿戴操作系统Android Wear,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Oculus VR;6月,谷歌和苹果相继推出健康管理平台Google Fit和HealthKit;9月,苹果发布智能手表Apple Watch,摩托罗拉正式推出智能手表Moto 360;10月,微软发布健康手环产品MicrosoftBand。
上述的这些事件不难看出科技巨头们对可穿戴市场的重视程度,但这种重视目前还停留在加大投入扩张产品线的层次,并未反映出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尽管这个市场火爆异常,但局中人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整个产业也并未进入到有序发展的阶段。
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太多太多所谓的“健身追踪设备”,以至于消费者即便在有了实际需求之后,也不知道该作何选择。庆幸的是,目前已经有足够多的厂商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那么未来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这无疑将会推动可穿戴设备向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至于会向哪些方向发展,小编认为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将会回归本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满足特定用户特定需求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普及。具体来说主要细分为以下五种:(1)需要随时随地获得手机提醒的重度手机用户;(2)有特定工作环境需求的企业用户(如通过智能眼镜解放双手的高空作业工人);(3)需要采集特殊体征数据的病患用户(如时刻监控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4)需要对运动数据进行精确监测的职业运动员;(5)追求真实游戏体验的重度玩家。
那么,除了上述这些特殊用户之外,普通用户的需求应如何满足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年龄层次对其需求进行简单划分。比如青少年的需求大多是位置追踪,中青年的需求以健身为主,中老年则是慢性病监测,这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所以对于可穿戴厂商来说,在研发新产品之前,只有与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透彻分析之后,才能做出一款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
2015年的CES大展将于一个月后在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而就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可穿戴设备仍然将会是本届CES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展会,CES历来被认为是电子产品在未来一年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所以我们也期待着在本届CES上亮相的可穿戴产品能够为这个潜力巨大但前景不明朗的新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并为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快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实质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