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 资本陷入寒冬,给火热的创业潮浇了桶冷水(或者说是冰水),融资变难的说法已经被认可。可穿戴产品的火爆期过后,真正的爆品却未曾变多;到今年,以智能出行为代表的产品被视作产业的未来,“但结果都看到了,在

 

资本陷入寒冬,给火热的创业潮浇了桶冷水(或者说是冰水),融资变难的说法已经被认可。可穿戴产品的火爆期过后,真正的爆品却未曾变多;到今年,以智能出行为代表的产品被视作产业的未来,“但结果都看到了,在有所谓刚需的情况下,无论哪位大佬来背书,似乎都免不了在打造爆品的路上折戟沉沙“。

智能硬件正在趋冷。几乎没有哪家再像以往那样,对这个领域充满孩童般的好奇。至于机构口袋里的钱,自然也不必细说,尤其在当前资本境况整体不佳的状况下。

”这一波寒流,可能会持续半年到一年,用观察期来解释可能更好一些,“孵化机构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如是说,在他眼中这并非坏事,在资本寒流的助推下,智能硬件也将回归硬件的本质。

也许一开始将智能硬件独立于一般硬件领域外进行考量就值得商榷,”硬件本来就是个高门槛的东西,现在的智能硬件多少显得有些草率“,他说。

掏钱的人在沉默

智能硬件的当前情况,和整个资本市场的日益趋冷有着直接联系。事实上,受股灾影响,人民币基金正在观望,美元基金也在放缓,即便谈不上真正的进入寒冬,但投资界已经显得十分谨慎。

没有了以往那些疯狂的投资人和他们手中的热钱,智能硬件的整体融资规模相应得在下滑。似乎这是智能硬件虚火降下去的罪魁祸首。

据不完全统计,虽然在2014年全国有近70家智能硬件企业拿到融资,融资总规模约为5亿美元,但这其中能拿到B轮及B轮以上的企业却几乎没有几家;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去年相对火爆的投融资情况比较躁,A轮之后一些机构自己都发现了;今年的情况就比较糟了,天使轮和A轮都比想象中困难许多。”

甚至在投资人之中似乎也已经出现了悲观情绪。在问及智能硬件时,一些投资经理多少显得有些颓然。一位曾关注智能硬件的投资经理向坦言,自己已经半年多没看智能硬件项目了,其所属机构这半年也没怎么去碰这个领域。

而在年初的那次会面中,这位投资经理还侃侃而谈,对包括智能出行、垂直健康等领域充满信心。

“投资机构还是比较看重何时退出、产生收益的问题,智能硬件当下的形势让人很难有一个好的预期。”在他看来,目前的伪需求太多,这是因为此前资本市场对智能硬件期待过度,使得这个还比较早期的领域变得过于浮躁。

在小米生态链的一位负责人眼中,智能硬件的爆品难度也在加大,其扩展生态链企业的速度也比去年慢了一些,“细究起来,好企业很少,真正解决问题的硬件企业不多”。

即便在相对成熟的可穿戴领域,随着Apple Watch遇冷,一些原本看重该市场的投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些产品的未来:这些连苹果都没办法做好的东西,国内的创业企业是否有可能做好。

热钱已经不再是智能硬件的驱动力。当掏钱的人保持沉默,从业者们也开始真正慎重的去思考智能硬件自身的问题,而这可能比资本因素占据更大的比重。

靠idea就拿到融资?不再可能了

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智能硬件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两类:

1、伪需求盛行。

雷海波说,现在很多智能硬件团队的产品都是出自于团队自身的意向,缺乏严谨的市场调研和行业认识。一位投资人曾表示,诸如智能奶瓶,如果做这个的团队连一位带过孩子的爸爸都没有,我们不可能相信这款产品有可能解决用户的某些问题。

基于此考虑,随着这波寒流来临,手环手表、防丢设备、智能插座等伪需求盛行的领域会有大量死掉的企业。

2、缺乏综合实力。

在此前只要一个团队在技术、设计、模式的某个方面还算可以,就有可能拿到融资;一些孵化机构甚至打出了帮助创业团队补缺技术、设计等链条的口号。这也直接导致一些仅仅依靠一个demo甚至idea就顺利拿到融资的情况出现。

令人震惊的是,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在市场最混乱的时候,在深圳逛一圈就能拿出一款“崭新”的智能硬件产品,“这种产品无非是面向投资人的2VC项目,钱来的太容易了”。

然而,由于这些团队缺乏核心实力,在拿到融资后产品也趋于同质化,无法将资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即便此类产品火热,也很容易被新进入市场的巨头冲击,无法形成行业壁垒。

缺乏综合实力的状况,即便在一些具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也无法避免。极飞科技CEO彭斌向网易科技解释,由于先期技术的积累,大疆等厂商已经在无人机领域占据较大优势;后期进入的厂商如果和大疆走一样的路线,几乎很难成功,毕竟,这时候已经落后了对手数年。

而硬件不同于软件,往往需要数年的打磨,缺乏这一过程的一些“2VC”项目竞争力很难保障,到头来,只是白白让市场陷入同质化的境地。

雷海波甚至坦言,事实上,即便是资本冷却的现在,市场本质上还是不缺钱,只是因为有需求、有综合实力的厂商不多,投资机构增强了对项目的筛选力度。

“拿到钱的公司会变少,但这些公司拿钱的平均数额很有可能会比以往高”,联想旗下一位投资经理预测,VC并非不再投资,而是会冷静一点,整体收缩一点,但遇到有积淀的好项目,依旧会疯狂追逐。

智能硬件还有未来吗?

经历在这一轮调整后,行业乱象将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终结。这在很多投资人眼中几乎是一个共识。但智能硬件的爆款之路,可能比冷却期更漫长。

虽然很多投资人对于技术导向的产品钟爱有加,但其对产品的最终定位肯定不可能仅限于技术上。技术直接影响的是“极客”群体,同时这一群体也是当前智能硬件的主要使用人群;但投资人眼中的好产品,目标人群会大得多,甚至就是需要变为大众消费品。

这也是当前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开始走向线下渠道的原因。如若不将定位回归电子消费品,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加以发展,智能硬件成为爆品的可能性将会更加渺茫。

“有些人将智能硬件理解为硬件+联网就能变身的新领域,事实上,这种想法也是此前智能硬件频频出现虚火的重要原因”,一位行业人士评论称,智能硬件被包装的太有突破性,反而忽略了传统电子消费品行业的最基本要求,沦为鸡肋也是理所应当。

所谓的最基本要求,即较深的技术、供应链、设计等方面的积淀,这在数十年的电子产品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尤为重要。而智能硬件大多都是既有硬件产品基础上的改良版,如果一个团队连不智能的既有产品都做不好,也很难想象会将其改良版做的超出想象。

意识到这一点的投资机构,也会在评判标准上越来越融入相对“传统”的一些观念。

而这在评判标准势必会打击一些智能硬件创业者的积极性。但在上述的一位投资经理看来,被筛掉的多是一些抱着试试看、玩玩看的这部分人,“尤其是很多垂直细分市场,没有积累很难成功,希望调整期过后,能留下真正做这些的人”。

不过,即便智能硬件可能不再被当做一个单独品类对待,但最终,没有人会怀疑现有的这些“智能硬件”领域的未来。物联网的大趋势下,智能硬件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但在物联网时代到来前,能脱颖而出的或许更有可能是那些能把硬件做好的人。

重回正确思路的智能硬件,不会随着资本冷却而凋零。

经历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自high”阶段,智能硬件似乎就快迎来真正的市场启动期。

易观智库和科通芯城(00400.HK)旗下硬蛋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创新智能硬件市场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表示,在去年的强势调整下,智能硬件行业即将进入冷静发展的时期,资源将向大平台聚焦。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创新智能硬件市场65%的智能硬件得到量产,但是仍有超过16%的停留在概念上,另有超过18%处在原型和产品阶段。在投资情况方面,天使轮、A轮占据市场82.9%。

2015年,智能硬件产品品类爆发式增长:AppleWatch正式发售,SONY虚拟现实头盔、健康医疗智能硬件发布,联想、美的、阿里巴巴、小米、乐视等纷纷布局智能家居生态圈,Google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发力,暴风科技、虚拟现实科技、蚁视科技等企业发布虚拟现实产品,最近小牛电动发布、糖大夫智能血糖仪发布、微鲸电视55英寸4K电视上线。

“对于中国智能硬件市场来说,前期微利竞争甚至低用户黏度状况,将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升和差异化的加大,催生大规模平台的产生。”报告指出,在经历了2006~2015年的探索期后,挖掘用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手机用户数据的探索逐渐完成,智能硬件即将告别同质化严重的阶段,在2016年正式进入市场启动期。在这一阶段,基于创新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加大,可穿戴设备、VR、服务型机器人、微型无人机、健康医疗等将是未来创新智能硬件热门重点发展领域。

但在智能硬件创业的道路上,创业者目前面临着供应链、渠道、资金、人才这四个难题。

拿典型的供应链问题来说,智能硬件市场处于市场启动期,创业者对供应链平台认知度低,选择供应链平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支撑中小型创业者硬件产品的IC元器件短缺,可实现产品成本和可制造性预估难、生产合格率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找到自己合适的代工厂难。

庆幸的是,互联网厂商为主力的大平台越来越重视平台生态的营造,并为创业者提供支援,这或是未来智能硬件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赛点。

其中,小米通过硬件,以小米手机为中心、MIUI为软件+互联网平台,小米平台布局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而同样做硬件平台,乐视则是从乐视网、乐视电视、乐视手机,打造“超级生态应用”,通过生产一些与核心业务紧密相连的产品,扩大对用户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为乐视的内容付费。

京东推出的“JD+计划”则预计在未来三年招募1000个有潜质的团队,孵化出100个智能硬件团队,与传统家电厂商和智能硬件厂商合作,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从云端到终端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不同品牌、产品的连接。

与互联网厂商不同,以元器件销售起家的科通芯城则利用供应链优势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圈载体“硬蛋”。作为后起公司,硬蛋一开始并没有以产品为目的性,而是聚集资源。目前,硬蛋平台上汇集了3000多家供应链厂商和5000多个智能硬件创新创业项目。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近两年来最为火热的一支科技势力,特别是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双双走入疲软境况的前提下,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汽车、物联网等下一代主力科技的昂扬态势也就更加显眼了。

但在不断膨胀的市场主体之余,穿戴设备行业也没少遭受质疑,只不过质疑的主要方向从原先的泡沫与否,变成了针对穿戴设备安全隐患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穿戴设备这种更加密集与贴身的智能计算设备,将成为下一个数据安全的隐患源头。

而在近日举办的 2015 HackPWN 安全极客狂欢节上,就有白帽子黑客向组委会递交了一个关于小米手环的漏洞。通过现场演示可以看到,借助该漏洞,黑客可以接管小米手环控制权,而在其破解了他人的小米手环之后,后者突然不停震动,工作人员还成功在自己的手机上读出了他人手环的步数,数据与他手机上显示的一模一样。

然而,这早已不是穿戴设备遭遇黑客破解的第一例事故,和 PC 与智能手机诞生初期一样,穿戴设备当前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盲点。

穿戴设备为何容易被破解?

穿戴设备之所以容易被破解,主要因素在两个方面,一是穿戴设备的自身形态,决定了其安全防护性不高,目前市面上穿戴设备普遍形态较小,功能实现主要依靠多种传感器来进行工作,没有芯片或系统层,本身在软硬件上就缺乏保护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穿戴设备普遍的设计逻辑都是通过蓝牙、WiFi 等接口连接智能手机,再借助 GPS 或手机端的 App 上进行数据同步。在这其中的各个关节,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以及设备被攻克。比如上文提到的小米手环漏洞,就是黑客利用其蓝牙接口上存在的漏洞而绕过了他人的手机,直接接管了用户的穿戴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苹果和谷歌早已意识到可穿戴设备安全的天然弱势,因此无论是 Android Wear 还是 Apple Watch,都力图在架构上避免可能存在的软件安全问题,比如让第三方应用在并不以独立的应用形式存在,而是以手机应用的附属形式工作。但即便如此,蓝牙和 WiFi 等接口依然是穿戴设备可能被攻击的突破口。

穿戴设备的安全危机,在数据不在硬件

穿戴设备被攻破之后,最直观的结果一是设备被控制,二是数据被窃取。这两点在当下似乎不怎么值得关注。但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它对于用户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举个例子来说,当设备被控制之后,那么黑客就可以操控设备的某些功能,比如小米手环支持的支付宝免密支付,以及近距离解锁手机等,就可能为用户财产安全带来隐患;除此之外,穿戴设备还越发向管理汽车、客房以及智能家居的“钥匙”角色迈进,一旦被黑,那么对用户的人身安全也将带来威胁。

往更长远看,在穿戴设备与智能医疗更加紧密的结合之后,穿戴设备还将成为个人健康的管家,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不吝于是将用户的生命安全完全交付于别人。

另一方面,可穿戴产品的设备安全绝不局限在设备本身,因为几乎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会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设备相连,这就为通过控制加密程度较低的可穿戴设备进而控制手机提供了可能。比如小米手环,由于其功能的多样化,势必会导致其获取权限的种类与程度都比一般产品要深入,这么一来,当其安全性出现问题,那么将成为用户泄漏手机数据的一个隐秘通道。

而许多科技界人士对此的广泛关注,也确实说明,穿戴设备所存在的一系列隐患和其所可能造成的后果,绝不仅仅是杞人忧天。

扛不起重担的穿戴设备,不如做好自己的本分

综上所述,穿戴设备身系的,并不像其体格一样娇小,反而是非常关键的“钥匙”身份。这些因素决定了穿戴设备在其发展道路上,是负有重担的。

而一直以来穿戴设备行业都有一个路线方针上的不同,那就是“轻”与“重”的问题。讲究“轻”的产品,往往所表现出的是专注,讲究“重”的产品,则是希望在基础功能之外,能够提供一些跨界的功能——前者的代表如微软手环,后者的代表则比如小米手环

事实上,这两种发展方向本质上并没有对错,特别是考虑到在穿戴设备目前还无法获得大规模用户粘性的前提下,后者隐隐还是大势所趋。因为无论是做穿戴设备的互联网公司也好,还是单纯的智能硬件厂商也好,本质上都是朝着一个服务公司发展的,而大数据就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只有在保证足够的用户使用时间与粘性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足量且精确的数据。

这一点在初衷上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加入“安全”这一因素去综合考虑的话就不难看出,这同时也是对用户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特别是在穿戴设备本身处于发展初期,仍旧脱离不了智能手机的大环境下,这种模式不免有些操之过急,而企业也应该意识到,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疏忽对用户数据的保护,不顾长远发展——要知道,安全问题或许不是穿戴设备发展永远的绊脚石,但必将会是穿戴产品淘汰与否的重要指标。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