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AI和人脸识别,联发科或依然难自我救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联发科来说,似乎稍显“黯淡”,联发科不仅遭遇了市场份额与营收利润下滑,公司高层与产品策略也屡次进行调整。
单就智能手机市场来说,联发科年度旗舰芯片Helio X30因为推出时间较晚等因素,在国内仅被魅族一家手机厂商采用,而搭载这枚芯片的魅族Pro 7系列看起来也没有达成预想中的目标,联发科冲击高端市场并不成功,决定暂时停止X系列高端芯片研发,将重心转移至P系列芯片。
然而更令联发科感到“头痛”的或许是,由于高通在中端市场的持续狙击,联发科曾经的一些“老朋友”们也逐渐转而投向高通的怀抱。
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联发科已经有所行动。据钉科技了解,联发科于近日举办了媒体年终聚会。会上,总经理陈冠洲公布了2018年联发科芯片的新计划,预计将推出两款新的Helio P系列芯片,并透露其将着重在AI、人脸识别等方面发力。
联发科或希望通过回防中端市场,夺回流失的市占率。那么联发科此次能够实现“自我救赎”吗?
发力人工智能顺应潮流,但竞争压力仍不小
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手机厂商们唯有紧跟技术发展,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创新方向之一。去年,iPhone X、华为Mate 10系列、荣耀V10以及搭载了Bixby人工智能平台的Galaxy S8系列和Note 8的推出,代表着AI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持续落地。
当然,可能由于现阶段各大手机厂商对AI的理解不尽相同,导致其在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也有所差异,比如华为的麒麟970芯片内置NPU,而苹果的A11仿生芯片则内置神经引擎。但这些手机厂商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产品上实现了很多基于AI的新功能,并且获得了一定的用户认可,联发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失去先机。
更为关键的是,三星、苹果以及华为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前三的超级玩家,不仅自主研发芯片,而且手机产品的出货量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难免会对联发科的生存空间产生挤压,且这种趋势或持续扩大。
除手机厂商外,另一大芯片巨头高通也在积极布局AI领域,比如高通新一代的旗舰芯片骁龙845就具备相应能力。就目前情况而言,联发科在AI方面将面临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的双重夹击,其竞争压力可谓不小。
屏下指纹或是人脸识别最大对手
再来说说联发科另一个重点发力的方向,人脸识别。由于全面屏已成未来一段时间的手机行业风向标,为适应全面屏,人脸识别和屏下指纹或将成为生物识别方案里最好的选择。
目前来看,由于iPhone X所搭载的Face ID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市场反响,苹果可能再次引领潮流,人脸识别或成趋势。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手机厂商们并未盲目跟风苹果。其中历来以创新性著称的三星自然是首当其冲,得益于一直以来在手机屏幕方面的深厚造诣,三星在解锁方式上也一直推陈出新,比如已经实现的虹膜识别,以及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屏下指纹技术。
以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三星将可能在Note 9上配备屏下指纹识别功能。而据钉科技了解,除三星外,国内手机厂商中华为、vivo、一加等也在跟进屏下指纹。
据了解,前不久芯片厂商Synaptics(新思国际)宣布旗下的Clear ID FS9500光学屏下指纹传感器已经批量生产,在产品端首发这一技术的将是vivo。另有消息显示,vivo的方案结合了三星OLED屏幕和新思的传感器,这说明vivo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同时三星也希望能和其它手机厂商一起搞定屏下指纹。
当然了,不管哪家手机厂商将首发屏下指纹,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锁方面,其或成为人脸识别最大对手。毕竟,就目前来看,指纹识别解锁方式或许已然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并形成习惯,想要其改变习惯并不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屏下指纹似乎胜算还更大一筹。
最终体验未必能达到市场预期
如上文所说,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成熟。落地到手机产品上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摄照领域,其整体表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人脸识别也同样如此,在识别精准度、速度、安全性等方面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就比如现阶段多数手机厂商的人脸识别功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2D方案,理论上远不如苹果的3D结构光技术先进。
而对于联发科的中端P系列芯片而言,可能受制于成本等因素,AI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在其上的表现或不易达到市场预期。
无论在手机产品上应用什么技术或者功能,能否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体验才是最为关键的。关于AI和人脸识别这两大热点,此前国产厂商中借此打“营销牌”的不在少数,但是实际体验与市场反响似乎却不见得多好。
联发科顺应潮流,跟进AI和人脸识别,希望以此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其市场表现达不到用户预期,或仍难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