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成败太依赖苹果,想重返辉煌需面对这些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面对今年以来股价大跌超过三成,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经营不看股价、看未来”,11月更自行加码买进鸿海股票,是否意味著股价底部已到?
然而,面对美中贸易战、最大客户苹果手机销售趋缓以及分割出去的鸿腾精密与工业富联股价频频走跌,郭董如何带领鸿海舰队突破重围与转型,恐怕是广大股东最期待的。
对于多数鸿海股民来说,假设今年初在90元新台币附近买进鸿海股票,相信目前还苦于套牢情况居多,正等待何时才能够解套。
过去鸿海很长一段时间总市值位居台股第二,仅次于台积电,2017年6月更因外资麦格理证券出具一篇长达226页的研究报告,直言鸿海将是明日世界的整合者,激励股价在当年6月27日冲上最高价122.5元新台币,总市值更首度突破2万亿元新台币。
然而,自此之后,鸿海股价不但未攀上200元,反而一路走跌;目前总市值更跌破万亿,约9731亿元新台币,被台塑化超越,退居第三位。
这一年来鸿海股价、市值都大缩水,外资持股比例也从高峰时期五成之多,一路大卖鸿海,当前持股比重降至41.9%,更让小股东对鸿海心灰意冷。
鸿海成败关键在苹果
鸿海股价之所以一路走跌最大导火线恐怕就是苹果,由于苹果占鸿海营收比重约四成,因此,iPhone销售的好坏直接攸关鸿海的营收与获利表现。
不过,成也苹果、败也苹果,过去造就出鸿海帝国,但如今自去年苹果推出iPhone X与iPhone 8,以及今年Phone XS、XS MAX与XR等三款手机,却是叫好不叫座,新机销售大不如前;进而拖累最大组装代工厂鸿海。
虽然鸿海第三季营收、获利均优于前二季,但前三季毛利率、营业利益率以及净利率分别为5.89%、2.6%、1.91%,创下新低;显示出代工业面临到极大的成本压力。
为了提振股价与拉高EPS,鸿海在今年5月更宣布减资二成,但减资、重新挂牌后股价一度跌至67.6元新台币,尽管外资在11月大卖鸿海,但郭台铭董事长却是反手在11月增加持股2.7万张,持股比重从9.36%提升到9.55%,从郭董加持自家股票,是否意味著鸿海股价已落底?还是对未来鸿海营运充满信心,恐怕得待时间去证明。
不过,从鸿海第四季业绩表现来看,10、11月营收连续二个月创新今年新高,11月营收更达6014.41亿元新台币,改写历史次高,预估第四季业绩上看1.7万亿元新台币,全年营收将突破5万亿元新台币大关。
期待FII走出代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鸿海将最为精华的事业分割出去给FII,引发市场高度讨论。当时FII在认购期间,可说是抢翻天,超额认购高达711倍,中签机率仅有0.34%。6月8日以每股13.77人民币挂牌,连续三日涨停板,最高冲上26.36人民币,一举成为上海A股中市值最大的科技股。
不过,受到美中贸易战影响,冲击中国股市,以及FII本身财报数字不如预期影响,股价从高点一路腰斩,目前下探到人民币12元,更跌破发行价。
摊开FII今年前三季财报来看,单季毛利率都远低于去年同期,累计前三季EPS 0.52元人民币,低于去年同期的0.54元。若以工业富联目前主要业务内容,仍属于代工,市场难给予较高的本益比,一旦毛利率、EPS下滑,股价自然会面临到修正压力,目前本益比也从挂牌时的17倍降至十倍左右。
展望未来,市场仍对于FII在工业机器人业务寄予厚望,该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转型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形态电子产品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目前已掌握工业机器人设计及核心控制算法等,以及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建立的提供多种定制化行业专用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分散产线 因应贸易战
究竟鸿海何时才能重返辉煌,首先,得面对眼前美中贸易战是一场长久战,近期鸿海也针对高端人事最佳化、降低人力成本与固定费用等领域拟出四大策略,并启动一系列对应专案,以应对外在环境的挑战。
郭董曾指出,集团必须以跨厂区、国际化的运作规模,开发工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协助加快集团转型为科技平台公司。
再者,过去百万生产大军都集中在中国,但为降低美中贸易战之风险与中国日益高涨的劳动成本,鸿海也开始分散生产基地,除了斥资百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打造世界级LCD面板厂之外,也计划前往东南亚地区如越南设立iPhone组装厂。
不过,对股东而言,衷心殷切期盼的是鸿海如何从传统代工制造转型至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并成为硬件制造及软件服务整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