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畅想,日本电子产业雄风再起之日在201X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畅想一:索尼收购谷歌
索尼将通过股票交换的方式,收购自2010年以来与其有着长年合作关系的美国谷歌公司。收购金额约合12万亿日元。作为2005年霍华得·斯丁格(Howard Stringer)担任索尼CEO以后推进的软件强化战略的集大成,实现了全球并购(M&A)史上第三起超大规模收购。索尼的AV(音频与视频)产品业务在新兴市场国家飞速增长,在此基础上与谷歌共同开发的云计算式第五代游戏机也火爆异常。呈上涨态势的高股价使得索尼的市值跃居全球第一,索尼充分利用股价高涨这一优势,迅速并购了代表美国IT业界的知名企业。
畅想二:松下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坐上头把交椅
2011年顺利将三洋电机收为全资子公司的松下,转而向海外市场发起进攻。最近,松下提示了收购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厂商德国Q-Cells的几个。松下在Q-Cells近期股价上附加了25%的溢价(Premium),收购总额达到5000亿日元。Q-Cells在欧洲和非洲等松下的销售薄弱地区拥有较高市场份额,松下将其纳入旗下后,除了全球市场份额已占绝对优势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外,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松下也将成为全球第一。松下的目标是在环保代表性业务的“两大电池”领域,巩固其全球最大企业的宝座。
畅想三:会员9000万人的日本风险企业,增资300亿日元
创建于2014年的日本新兴网络风险企业Y公司,决定进行总额为300亿日元的大规模增资。该公司利用将分散在全球的技术人员力量集中起来的“众包(Crowd Sourcing)”方式,构建了独创的全球分工体制,由此成功地在亚洲、南美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地区构筑了业务网络。虽然Y公司起步较晚,不过在面向智能手机的社交游戏、社交网络和影像发送以及漫画电子书平台等领域却实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借助日本“宅文化”风靡全球这股“东风”,会员数量在全球突破了9000万人。看好该公司今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VC)纷纷表达出资意向。最终,由中美三家大型风险资本公司和日本一家知名电子厂商共同承担第三方分配增资。Y公司由此筹措到资金总额为300亿日元。筹措的资金计划用作战略投资,例如并购动画内容企业,以及开发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机等。
没有海外M&A就没有日本电子产业的未来
201X年,日本的报纸或许会因上述重大新闻而沸沸扬扬。长期以来一直对企业并购(M&A)持消极态度的日本知名电子厂商摇身一变成为“食肉动物”,与美国IT企业一样,开始将并购作为实现增长的引擎,唱响了高速增长的主旋律。就连曾经“不屑一顾”的风险企业并购业务,电子厂商也开始通过自己的并购专业团队以让风险投资公司(Venture Capital,VC)都甘拜下风的积极姿态,全力发掘有利可图的收购项目。
将目光转到电子业界以外的其他领域,已经有日本企业开始积极并购海外企业。例如,日本烟草公司JT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积极致力于收购海外的知名烟草公司,2007年2月以2万亿2530亿日元收购了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五的英国加莱赫(Gallaher)公司。完成收购后,JT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升至第三直逼第二位。在直接受到日本少子化影响的食品及饮料产业领域,麒麟控股(Kirin Holdings)自2006年以来,在收购海外知名食品企业和饮料企业上的花费超过了7000亿日元。
与外需主导型电子产业处于竞争关系的内需主导型产业的典型代表——系统构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NTT DATA自2006年以后在海外收购了16家IT企业,2010年10月以约100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IT企业Keane。之后,NTT DATA的母公司NTT在2010年7月以2860亿日元收购了南非系统构筑巨头Dimension Data,全力进军新兴市场国家。
日本电子产业的情况又怎么样呢?2006年,东芝以6210亿日元收购了英国知名核能厂商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 UK),2008年理光以1632亿日元收购了OA设备销售商美国IKON Office Solutions,日本的部分电子企业开始推出了大规模并购海外企业的经营方针。在部件厂商方面,以在并购战略方面闻名遐迩的日本电产为代表,也出现了积极的并购趋向,如TDK在2008年就以2000亿日元收购了德国电子部件巨头EPCOS。
但是,或许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实力、流通网络以及销售网络,在知名电子厂商中,积极表示要并购海外企业的并不多。虽然知名电子厂商公开了设备投资和研发投资的金额,但是鲜有明言设置并购预算的。
尽管日本电子厂商对并购敬而远之,但包括亚洲在内的海外竞争企业却当仁不让。这些海外企业顺应全球性趋势积极着手企业并购,估计将陆续把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和市场囊括手中。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日本企业在并购上经历过多次失败。为过去的失败而支付了高昂“学费”的日本企业,肯定不会生硬地推广日本模式,而是会将海外不同的企业文化导入自己公司。如果能够学会对日本的“常识”持怀疑态度,并包容异文化的多样性,那么日本电子产业就可以真正升华成为全球企业。
日本上市企业的现金流,截至2010年已经达到了64万亿日元左右注)。除了设备投资和研发投资外,如果还能够全面致力于迄今薄弱的海外并购领域,那么日本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将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