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揭秘电影中的虚假安防镜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影中出现安防设备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好比前一段时间上映的《窃听风云2》,正是因为有了安防器材的推波助澜,情节才得以环环相扣,高潮不断。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安防镜头都是真实的,本文中,笔者将为您辟谣曾经出现在电影中的虚假安防镜头。
镜头一:装满红酒的杯子可以查看红外线
在吴宇森导演的知名电影《纵横四海》中,周润发与张国荣在电影中举着红酒杯越过红外线障碍那一段已经被太多人津津乐道,最后他们干杯,成功盗得宝物。那么,装满红酒的杯子是否真可以看到红外线了。
答案:不行!
原因:我们知道,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在防盗报警领域,红外线探测器被广泛应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被肉眼所看到,隐蔽性极强,即便是通过红酒杯观看,也无法看到红外线。
镜头二:躲在反射膜背后进入红外探测器区域
在红酒,专用夜视眼镜之后,在某些电影中,导演们想到了另一个招数躲过红外探测器的警报,那就是躲在反射膜中。利用反射膜将红外线反射回去,使得接收装置接收到红外线,不触发警报。在香港电影《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中出现了这一幕。
答案:不行
原因:在电影中,这样的场景下,一般采用的是红外对射装置进行安保。而红外对射一般为两个一组,一端为发射方,一端为接收方。当物体进入红外区域,阻挡或部分阻挡红外线,即发生报警。那么,即便采用反射膜,真的能原路把探测器发出的射线反弹,也只是把发射端的反射回发射端,接收端依旧无法接收到红外线,这样情况下,依旧发生报警。
镜头三:用死人虹膜通过门禁系统
在美国大片中,一些恐怖组织成员在通过虹膜识别的门禁系统时,总喜欢残忍的采用死者的眼睛进行虹膜比对,以便通过门禁。
答案:不行
原因:虹膜识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现已经成为许多高科技场所、通关口岸使用的生物识别仪器。也是电影中常用的一种生物识别道具。由于虹膜具有唯一性,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所以在一些安保程度高的场所虹膜的使用率比较高。但人体脑死亡或是眼睛离体后,虹膜组织即完全收缩,出现散瞳现象,即虹膜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离体的虹膜是无法通过识别的。
镜头4:微型摄像机可以传输几百米
在《疯狂的石头》中,职业大盗在重庆街头买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将其安装在展览馆内。他则在几百米外的车内监控展览馆情况。
答案:不行
原因:微型摄像机一般分为内置和外配。根据电影需要,在电影中出现的为内置发射模块的微型摄像机,据笔者了解,采用内置发射模块的摄像机功率一般为10毫瓦,其传输的距离为空旷地带的50——60米。而通过电影镜头,展览馆的地形复杂,而且相隔多道墙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远在大街上的职业大盗是根本无法看到馆内的情形的。
镜头5:红外冲水马桶替代红外报警器
还是在《疯狂的石头》中,由于资金有限,保安队长将厕所中冲水便池的红外感应器拆下来,做成了红外报警器。
答案:不行
原因:虽然两者都是采用了红外线感应的原理,但被动红外报警器的原理为温度探测,冲水马桶则为红外线收到外来感应则电荷发生变化而防水,在灵敏度上相差较大,覆盖范围也相比报警器小。同是红外冲水马桶由于其应用的范围,在红外感应的距离上相比红外报警器要短很多,而且由于都是出厂时已经设定好,要修改则问题较大,往往物体靠的很近才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