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煤矿装了‘智慧眼’:地下800米用上物联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井下人员在什么位置,矿车运行到哪里,矿井里的温度、湿度、甲烷含量各是多少?在徐矿集团夹河矿调度中心,通过感知矿山物联网GIS4.0系统,便一目了然。
“有了物联网,等于给煤矿装了‘智慧眼’,可以大大提高井下工人的安全系数。”徐矿集团董事长皇新海告诉记者。
感知矿山到底有多神奇?近日,记者来到夹河煤矿,换上矿工服,头戴安全帽,脚蹬高筒矿靴,腰系矿灯,经过安全人员的简单培训后,全副武装地随着矿工们一起下井体验。
乘罐笼,转小火车,坐猴车,辗转约一个小时,方才来到井下-800米工作面。
工作人员推开两道厚厚的风门,记者终于进入掘进一线工作区。只见几名工人仅穿内裤,正汗流浃背地往一辆小推车上装钢筋器材。沿着迷宫一样的巷道前行,记者看到,巷道墙壁上每隔100米便挂着一个黄色盒子,盒面写有“矿用本安型无线接入分站”字样。
掘进二区书记蒋春祥告诉记者,这是夹河矿感知矿山物联网GIS系统中的信号接收器。“它就像一个无线信号的中转站,通过它来实现系统平台与井下工人定位仪之间的信号联接。”
据介绍,在徐矿集团生产矿井中,夹河矿属于“高温、高压、高瓦斯”的“三高”矿井。为此,徐州市决定把全国首个感知矿山物联网放在夹河矿试点。2011年9月,徐矿集团夹河煤矿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投入试运行;11月23日,该项目通过国家安监总局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智能终端,井下人员在什么位置,矿车运行到哪里,矿井里的温度、湿度、一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矿井气压、风速等信息,井上控制中心都可以感知。”陪同记者下井的夹河煤矿安全科技术员李伟说。
李伟告诉记者,在感知矿山物联网运行后,井下每位工作人员均配有一个无线定位仪,地面控制室便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对每位工人进行定位,知道其具体位置及所处环境。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矿工,他们腰间的矿灯上均装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定位仪。正在用铁锹往传输带上装煤的40岁工人邱彬,解下定位仪向记者展示:“指示灯闪烁表示信号正常。”他指着中间的红色报警键说:“遇到紧急情况,一按这个键,上面就知道你的位置,便于组织营救。”
蒋春祥拿出一个新型矿灯向记者介绍,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的新一代多功能信息矿灯,除人员精确定位外,还能监测井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探测生命信号,接收短信息。“下一步这种矿灯将向全体矿工配发。通过物联网系统,五秒钟之内,处于安全隐患位置的所有人员都可以收到撤离危险区域的信息。”
那么,这一切地面控制中心是如何感知的?随后,记者来到夹河矿调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任毅在大屏幕上打开感知矿山物联网GIS系统,像电子地图一样的三维井下巷道分布图一下子弹了出来。“图上的人头像分别代表一个矿工。”工作人员说着,用鼠标指向一个人头像,旁边立即弹出一个方框,记者看到,里面显示的信息是:矿工苏伯明,年龄40岁,还有他所处位置的坐标、瓦斯状况、温度等信息资料。
“在过去想知道这些数据信息,就得打电话到下面去问。”夹河煤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郑刚对记者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智慧矿山,做到井下无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