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助力滇池水质的监测工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3日,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著名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邬贺铨院士,在云南科学大讲坛作《信息技术的演进与产业变革》的公益演讲。邬贺铨院士介绍了电视机的发展、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演进,以及移动通信等内容,还对云南抗旱、滇池治理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出门可忘带钱包
不能忘带手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也朝着多功能化发展。2003年支持手写,2005年可以看电视,2006年可以玩游戏,2007年可以上WIFI,2010年可以当电脑用,今年更是有4核处理器的手机。
手机上的软件越来越多,还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可以让手机白天不用发亮,晚上自动发亮;如果你是老花眼,不用担心字太小看不清,手机自动就可以把字放大;老年人带着手机,里面可以装传感器,能分辨你是弯腰还是摔跤,一段时间爬不起来,就发一条信息到医院,通过手机定位功能就可以知道具体位置,能实现即时救治。现在,手机还可以当投影仪。“现在,出门可以忘带钱包,但千万别忘带手机。”邬贺铨说,可以估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将越来越多,对宽带的需求也会更迫切。
物联网技术
可用于云南抗旱
邬贺铨被誉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推动者,讲座中谈到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差异时,他说,有人认为物联网要取代互联网,而且互联网到头了,这是不对的。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而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扩展;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但物联网往往是行业性或区域性的。
他举了个例子。一名中国人在美国当访问学者,美国老头对他说可以种点他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于是,这名访问学者从国内要了些种子,在准备种时,美国老头说:你先不忙种。从院子里挖了点土并寄了出去。几天后,收到一个单子,对这块土地上适宜种什么蔬菜提出建议,还对要种其他蔬菜需要添加什么养分给出了建议。
“这家机构收集了美国几十年的气象、土壤、农作物等数据,并做成精密图表。”他说,“农场主可以找他预测今年的产量、会不会有龙卷风等。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精准呢?他们在全国各地都设有传感器,组成一个传感网,实现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邬贺铨说,云南连续3年干旱,也许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研究旱情。滇池水质的监测,也可以学学太湖治理经验,在滇池里放置许多个传感器,就不用人去监测和检测水质了。
“我这次到昆明才发现,昆明也堵车。堵车就容易发生追尾。”他建议,如果把电子设备联系起来,可以提前预警,这样会减少很多安全问题。实际上,用传感器分析车流量,就可以知道哪条路堵哪条路通畅,可以实时发布信息,方便车主选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