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物联网最亲民的切入点:车载系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能够处处体现出其价值和作用,但也许就是这种无处不在或过于悄无声息的发生着作用才让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价值和作用所在。今天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但是这样需求最终还是作用在身边的事务之上。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让人类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而真正的人与物之间的交互有没有被彻底挖掘呢?如果有人回答没有,那一定希望能够让人机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其实这个问题也难怪,互联网的1.0到2.0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可是物联网一直以来好像都在悄悄的发展没能如互联网的蓬勃之势一般,但恰恰相反物联网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发展与进化。只是很多在很多场景下普通的消费者很难或者很少察觉或关注它。
邬贺铨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回顾了物联网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不是孤立的技术,是伴随着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而成。它要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机器连接在一起或简单意义上的让人能够更加快速的控制机械与设备。更重要的是让这些设备能够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为人们服务。
从技术层面上看,物联网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在茁壮成长。信息技术为物联网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能够让物联网能够有重组的发展空间,就像IPV6对于网络地址更广泛的支持一样能够让物联网覆盖更多的层面。
而当今的云计算也让物联网的物理分散特性得以充分的利用和深化,无论在地理信息方面还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层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如果说这些科技如何亲民的体现在普通消费者的或者企业用户身边,那么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信息化看到企业对地理位置管理的要求能够很好的实现,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消费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中对于“车联网”的诉求能够得以更好的实现。
无论是当今高端品牌车,还是早已入住百姓家的亲民系主机生产厂商和汽车外围设备厂商都不约而同的瞄准了“车联网”这片蓝海。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领域市场巨大但是中高端的竞争性相对缓和,很可能成为挖掘汽车剩余价值的领域,另一方面汽车消费需求越来越丰富,对车联网、车载系统的要求本身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车载系统设备的设计厂商能够提供完善方案,生产厂商提供稳定产品设备。
从个体来看车载系统上使用最多的功能可能被认为是“导航”,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车载系统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新闻”和“天气预报”这两个功能。这是有数据统计的支持的。车友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展先生给我们介绍到。其实这个问题主要因为大部分车辆日常使用的路径和范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导航只是重要的功能但并非是绝对使用次数中最多的功能。
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被当今国内乃至全世界普遍公认的实用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很多平车载系统的功能仍然主要集中在导航上,尽管很多设备提供了诸如“防盗定位”、“远程启动”、“车辆参数监测”、“救援呼叫”等这样那样的新鲜功能,但是未必这些是真正意义上能够打动用户和消费者的功能。赵展先生在传统互联网和今天的物联网蓬勃发展中深有体会的说道:“在传统的互联网里,大家都知道,传统互联网是我给你什么,移动互联网是我让你更方便,物联网是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物联网的方向一定是我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的确用户需求层面上的实现,比如把驾车人与乘客在车内的碎片时间的利用、娱乐增值功能的挖掘等方面是需要企业加大力度的设计、研发来完成的,而宏观层面上阻碍发展或者让车联网还处于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哪些方面呢?赵展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车联网乃至物联网在很多领域中的运营工作仍然稍欠功夫;
2. 基础设施大环境、技术标准等不能够有效的统一和标准化;
3. 平台的开放性稍欠深入,有没有足够大的平台和足够多的API对外开放;
4. 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能否有足够推动整个行业企业共同进步的持续力量。
从这几个方面不难看出,现在车联网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尽快寻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非常重要,今天的物联网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恐怕很多原因都在于此。其实也难怪出现这样问题,一来我们看到汽车主机生产大厂很多时候在车辆电器线路设计和施工的时工业标准能够达成的共性,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多的特性让车联网设备非常难于适应所有车型。所以赵展先生表示车友互联会在未来会积极参与到车联网的标准制定中,发挥企业年轻的优势不断挖掘和探索。并力求让打造一个足够开放的平台能够让有志与车联网的企业或个人投入到这个平台中,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共同建设和完善这个平台,让车联网成为物联网最亲民的切入点。
未来的物联网是什么样子现在所有的想象都为时过早,但是我相信随着无线网络、信号识别等技术的发展,让车智能起来、让车能够走入网络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在国内存量汽车一亿台未联网,每年新增1000万辆未联网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这些车载系统普及,如何推动这些车走入物联网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有待像车友互联这样的企业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