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话题: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方向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讯 两会期间,加快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发展速度加快、国际竞争也在加剧,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逐渐把自身推向深渊。
中国制造业转型刻不容缓
有人形容中国制造业是“三不强”:企业不强、技术不强、产品不强。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也不乏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是大而不强,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制造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遭遇拐点,要么走产业升级的道路,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么被成本更低的地区和国家所取代。
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提升科技实力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另一位人大代表说道。
回归2012年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有大量企业陷入困境,濒临倒闭。温州是依靠制造出口行业与超常规地下金融发家的城市,在去年却有六成制造业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此事引发了制造业企业的普遍性恐慌,纷纷开始着力思考企业转型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陈丽芬表示,“企业转型升级主动的成分大于外部的压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考虑如何不断前进,成为地方上有影响力的企业。科技创新也好,转型升级也好,很大成分上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去转型。”
无论是外部压力还是企业自身发展所需,企业转型都成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增加产品价值的方法已然行不通,甚至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科技实力,实现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成了企业转型的新方向。
技术服务业将带动产业升级
十八大后,影响广泛的观点认为,国内企业转型主要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依靠科技进步等方式,另外经济学家郎咸平还将智慧产业称为“第四产业”,发展这些方式都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办法。
这些方式中,一个新的服务模式表现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高科技技术服务业”,这一产业跨度大,服务面广,且主要服务于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这种模式转型升级的好处是:能代替以前的高耗能高污染、使用廉价劳动力等现状,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生产质量,保障大学生就业和普通人才培养机制等,避免用工荒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至于如何利用高科技为制造业服务,针对具体的生产检测环节而言,很多企业开始摸索着踏上了改造之路,开始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生产方式。
以制造业中的检测环节为例,传统的人工检测模式,检测效率、差错率高、人工成本大,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一些企业开始寻找自动化检测设备代替落后的人工检测方式。
“定制检测”成为技术服务业的典型代表
随着广大制造企业对自动化检测设备需求的加剧,国内开始涌现出一批自主研发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优秀企业。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研发自动化检测设备为主,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屡次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支持。
领邦仪器倡导“定制检测”,以研制军工产品检测设备起家。在军品检测方面,领邦仪器在制导武器类、智能弹药类、爆炸冲击类、靶场试验类、空气动力模拟、火工品类检测等方面,已研发了上百台定制化设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领邦仪器还积极开拓民品市场,在钕铁硼手机零部件、汽配、光伏、铁路、刀具、棒材等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领邦仪器即属于典型的技术服务型企业,该公司提倡“技术创新”与“需求创新”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从咨询服务到研发服务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完成从需求调查到产品交付的一整套“交钥匙”工程。同时也为制造业的生产检测提供了升级转型的方向。
已经结束的十八大和正在进行的两会上,技术服务业都成了关于中国制造业的热议话题。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制造型企业主动加速转型,与时俱进,迎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