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之上海智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受资源、成本、环境信息化等因素的制约,“上海制造”一度面临发展困境,但转型机遇也近在眼前———高科技、精细化的智能制造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多个提案集体“把脉”上海的智能制造产业,委员们指出,上海制造业应主动应对挑战,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的重点突破方向加以深入研究,在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基础上,使企业逐步迈入智能制造时代,树立新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智能制造处于第二阶段
智能制造的道路至少要经历四个阶段:引入电子化的自动化建设;模块化的具备IT系统支持的自动化建设;全面实现的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具备自主控制、自我协调和优化的智能化制造。
上海的智能制造产业目前处在哪一阶段?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集体提案认为,上海目前所能达到的能力应该在第二阶段,即模块化的具备IT系统支持的自动化。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提案吸纳了很多业界专家的意见,认为上海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上还面临着深度信息化问题。比如,数据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产品研发、制造规划、设计制造、生产运行到维护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的贯通;虚拟仿真能力还没有完全覆盖整个从研发到制造的现实过程;模块化的IT系统还没有高效整合;数据在整个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流通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深度信息化问题的背后,是缺乏组织层面的统筹支持。这份提案认为,目前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尚缺乏从全市层面对发展路径进行顶层设计,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技术、软件产品、标准规范。
在制造强项中寻找智造突破口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发展有高度的上海智能制造产业,相关政府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市经信委发布了《关于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商务委去年也启动了“智能制造招商计划”。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集体提案认为,发展上海智能制造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在原有制造业优势项目中寻找重点突破口。有委员举了个例子,上海的汽车制造业是传统制造强项,可以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注意传统技术与电气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并重和高度融合,注意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的并重,注意政府主导和企业跨界的并重。
民建上海市委提交的《关于推进本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也认为,上海的智能制造业发展要“有的放矢”:上海应该尽早选定本市智能制造重点攻关方向,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总目录,结合上海产业布局和未来需求,制定重点发展项目和产品指引。
市政协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运输学院原院长魏建则认为,要注意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对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引导,“政府扶持方向,应该从对单个项目、企业的支持,转化为对集群主导产业的价值链关键环节、关键共性技术的扶持,转化为对集群内各主体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扶持”。
上海智造需补齐人才“短板”
从上海制造到上海智造,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对于人才需求来说却大相径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集体提案指出,上海的智能制造业在人才资源上存在不少短板,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紧缺。
提案建议上海夯实产业人才支撑,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力度,为符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在住房、社保等方面对产业急需人才予以扶持;另一方面,打造开放的国际人才市场平台,加大优秀人才海外培训力度,在全球范围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民建上海市委的提案则强调,应尽早推动智能制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推进现有理工科类高校院系尽快形成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教育体系,同时对部分应用类高校进行专业化改造,尽快形成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技能教育和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