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企业认可工业4.0 中国工业有未来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很多企业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不够快,这不能怪我们的企业家,这其实是因为我们整个市场要做这样的转型,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需要下定决心的事情。”PTC曾在中国市场做过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工业企业中,认可工业4.0并认为可以立即应用的人,只占百分之十几。但PTC乐观地认为:“未来几年,也许就是2020年,这个数字也许就能提高50%。”
利用物联网和云,去提高数字的50%
乐观估计的背后,PTC正致力在中国市场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广东有大量的模具厂,都是为富士康、华为做配套。” PTC销售总监杨传志举例,“它们中间有些也是我们ThingWorx的客户,直接会把应用架设在阿里云上,这样工厂采集数据就不用自己部署服务器,而数据分析报告也可以直接发送到工厂老板的手机上,便于老板随时了解生产情况。”
ThingWorx是PTC物联网技术组合的核心,包括一个快速的应用开发平台、连接性、机器学习能力、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与主要设备云的集成能力,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物联网技术堆栈,使企业能够安全连接资产、迅速开发应用,并开辟获取和创造价值的新方式。
除了和上述广东模具厂的合作外,ThingWorx还有更多案例是帮助大型企业把新的物联网应用需求,通过接口与MES(制造生产执行系统)连接,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从而避免了在复杂的MES系统上载重过重。
“今天中国的大多数制造业还没有资金去做大规模设备投资。”杨传志坦言,“但通过物联网和云的解决方案,用软件技术去驱动,把设备连接起来,采集数据,通过这些小的更新实现柔性制造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今天的市场越来越追求敏捷和快速迭代,生产批次变得越来越多,而单批次生产的量越来越少,通过软件技术的革新,可以帮助这些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力。”
智能制造要将人的经验转变为数据的自动化
实际上,当前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消化严重的产能过剩,如何应对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荒,如何解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阻隔,如何解决规模化制造与个性化定制之间的矛盾,如何增加网店流量等等。
这时候,部分制造业已经通过互联网营销、C2M智能制造进行存量转型的升级,同时通过后服务市场和共享服务来进行增量创新。
很明显,这些都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和智能物联等新手段才能得以实现。而如果把这些转型创新联通到设计制造当中,甚至可以形成基于云的销售配置、产品设计、制造的一体化。
以PTC在国内与阿里云的合作为例,这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套门槛比较低,但又能实现从产品研发和数据管理到工艺制造、生产、排产等核心功能一应俱全的系统,甚至打通供应、销售链条,管理库存直至最终用户,完成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
PTC合作伙伴杰为的销售总监以广东顺德地区的试点工厂举例,目前这部分地区的模具厂、注塑厂、电子装备厂等的实体生产设备已经通过ThingWorx物联网连接到阿里云上,形成了共享的资源,可以随时监控设备当前的状态。这样当一个最终产品的客户,获得一个批次大量订单的时候,可以立即了解到各个工厂的生产排期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将生产需求合理分解到各个工厂,监控各个工厂的工艺参数和信息,并随时追踪整个生产过程的进度。
换句话说,智能制造关注的不仅仅是精准率,而是在云端做成预算,找到一个最好的、最优的方式,把传统需要由人的经验去管理、去操作的部分,全部变成数据知识,实现设备和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最终实现整个制造更高级的智能化。
联手中国本土云服务商,立足中国本土制造需求
早在1993年,PTC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占全球份额的提高,中国客户的能力也在随之增强,PTC正在将中国客户的需求放在更高的响应层面。
当互联网+工业箭在弦上,选择一个靠谱的云端合作伙伴成为了PTC在中国市场取胜的关键之一。
“阿里云有自己的生态,PTC也有自己的生态,我们做生态的方式非常类似,而且生态互补。”杨传志认为,PTC是应用平台,阿里云是基础架构平台,双方的模式都是通过技术支撑更多的合作伙伴来服务更多的客户,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石之一。
但对于杨传志来说,更令他钦佩的是,尽管双方合作时间不长,却已经有了很好的进展,阿里云的效率和执行力,远超ThingWorx在国外的两家公有云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最大的公共云服务商,阿里云还愿意在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一些行业打基础,这在现阶段的公共云服务商中仍属罕见。
“其实供给侧改革更多涉及的是制造业。”阿里云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徐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与制造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大型制造商和大型制造业ISV、SI的合作,带动整个行业思维和生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