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机器人也要征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10年之内,由于许多厂商持续研发更便宜且更容易使用的机器人,因此对于世界各地的工厂中,将很容易加速取代人力,使得制造业在人力成本上的支出得以压低16%。
去年二月,欧洲议会否决了对机器人征税,但采取初步措施以规范机器人的发展与部署。该法案同时也旨在确立包含自驾车等机器人的行为责任归属。欧洲的理事机构在否决征收工人培训专用税,同时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另一项关于机器人规范的决议。
微软共同创办人比尔盖兹在接受Quartz.com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政府应该要对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进行征收税金。这将会暂且放慢自动化风潮的扩展速度,也能以此资金资助其他工作进行,例如老人照护工作、儿童福利工作等。他说明对机器人课税的合理性:若工人薪资为五万美元,还需要支付所得税、社福税和其他各种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所课征的税。若该员工被解雇,雇主同时还需要负责该员工的资遣费及其他赔偿金。然而,当生产工具是机器人时,业主并不会缴纳上述的这些税收。
国际机器人协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 认为自动化和机器人将会透过提高生产率来创造新的工作,且认为机器人税反而将对竞争力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IFR认为,先进工业国家中,机器人的密度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德国的贸易集团认为:“机器人税并不会涉及:贸易、供应链全球化、人口统计、和受雇环境变化等议题,但是却对工作权及薪资结构发展占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和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在今年三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呼吁引起人们关注机器人将取代人力工作议题,研究发现在1990至2007年间,自动化对工作就业及薪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每一个新机器人能取代六名工人,若将提高生产率也列入计算时,实际减少的雇员数就又多出三名。
PwC会计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认为,美国工人是首当其冲的受影响者,近38%的目前工作将在未来15年内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所取代。同时,英国有30%、日本21%,他们的就业机会同样受到机器人引进的威胁。
IFR估计,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世界各地的工厂将安装约130万台新型工业机器人。尤其,亚洲将在中国的贡献之下持续扩大增长。
2016年5月在机器人工业协会(Robo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电子报编辑Tanya Anandan表示:“这是一场对抗工资成本上升、劳动力老化及更高产能质量要求的全球性竞争。对于许多制造商而言,他们面临着必须破釜沉舟的处境。”
然而有趣的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发现,大多数美国人都预测在五十年内,机器人和计算机将做大部分人目前的工作,但很少有受访者认为此将对自己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IFR认为,虽然自动化或机器人技术对生产制造产生正向的影响,但政府所该扮演的角色却尚未确定。其实,政府可能需要去评估所带来的冲击,包括:衡量社会成本在没有合理资本基础的状况下,因结构性因素而产生的大量成本。也许,提高生产力的投资,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劳工的工作技能。建议,政府对自动化的管理及征税方面得非常谨慎,共同的任务是找到并训练工人来操作或维修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