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逐渐升高 跨国公司在华面临抉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应对稳步上升的成本压力?
最近,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引起国内制造业的新一轮关注。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8.7%,达到12年来最大增幅。
对于厂家而言,通货膨胀使运营成本增加,因为原材料、交通运输、能源、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同时,通货膨胀率攀高的时机对于企业主来说也很不妙。很明显,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国的光环正在淡去,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使得企业运营成本逐渐攀升。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离开中国,转向印度和越南,尤其是一些台企和港企,还有更多的企业在考虑迁厂。
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海美国商会联合博思艾伦咨询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2007-2008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报告。该报告在对66家制造企业(多数为外企)进行调查后发现,近乎20%的企业计划将工厂移师别国。按照排名先后,这些国家分别是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离开中国的原因是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当然,83%的企业,也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要离开中国的计划,”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何德高说道,“这些企业依然看好中国,但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有17%的公司已经制订了关于将工厂迁至邻近国家的具体计划。”
接受调查的企业表示,员工的工资在以每年9%-10%的幅度增长,而原材料成本每年的增幅则为7%以上。
何德高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成本压力
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已达15%,舆论普遍认为该幅度还将继续提高。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也反映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类似趋势,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以及程度较低的泰国及马来西亚。数十年前,上述国家和地区从低成本、面向出口的经济体开始发展,逐渐发展成为高价值商品的制造方,并在多年内积累了巨大的年贸易顺差,使其货币逐步升值。
对参与此次调查的66家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是最严重的忧虑,但这不是他们唯一担心的问题,何德高表示,“在对中国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表示担心的公司看来,首要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其次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商品涨价以及物业和设备成本的增加,第三个问题就是工资上涨。”
这位来自美国的厂主在浦东的土地租金在四年内几乎翻了一倍。“不但工资要涨,而且还要为外地工人安排食宿,这方面的费用也增加了许多,”他说道,“在工厂附近找一间廉租房作为员工宿舍已经不太可能了。刚开始的时候,浦东的行情是每天每平方米0.4元——不在主要公路附近,而是在小马路附近。如今则是每天每平方米0.8元到1元,是当年的两倍,还有就是伙食费。以前每人每天6-7元钱,现在要10元钱,这些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
受影响最深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以及依赖出口市场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准备离开中国。瑞科(中国)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用塑料注模部件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厂家,该厂的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特德·霍宾指出,“那些针对劳动力充足、低附加值市场的公司受到的价格压力日益增大。根据我们最近从本地媒体了解的情况,实际上这些公司正在关闭并离开中国。”
准备离开的公司有许多来自台湾和香港,他们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早到中国开厂的。“许多台湾和香港公司是潮流引领者,同时也是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业。”上海美国商会的制造商商会主席陈天宗说道,“他们引领着离开中国或进入内地的趋势。”这些公司的大批离去意味着中国经济周期的加速,使得在台湾和韩国需要40年的经济周期,在中国只持续了不到20年。
调查显示,吸引公司迁移的国家反映出遍布全球的商机。印度和越南是迁厂首选,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参与调查的公司还提到了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韩国、俄罗斯及波兰等颇具潜力的国家。
“这些可选的国家通常可以提供较好的收益,但是它们在市场潜力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不及中国。”何德高表示,“印度和越南与中国相比,具有一些优势,诸如劳动力成本、部分税收优惠、竞争不太激烈、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更优惠的公共事业费用。”
另一个选择就是把工厂迁移到运营成本较低的国内其他地区。“有一种趋势是把工厂从这个地区迁移到工人的家乡,”美国工厂主说道,“我的工人都来自安徽,我听说有些厂家准备在安徽开厂,在上海设立一个营业门市,然后将产品用卡车运来上海,或者从安徽直接出口。”
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竞争力正在减弱,但是我们不应当将减弱的程度过分夸大。这里仍然是制造业的天堂,而且国内市场也十分巨大。此外,专家们认为将低成本工厂震荡出局未必是一件坏事。“随着人民币逐渐升值,这些利润薄、劳动密集型的、污染严重的以及附加值低的企业将被迫离开中国,而企业将进行自我提升,发展成为高附加值企业,同时尽量提高效益。”先锋投资的中国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朱顺表示,“主流企业仍然有利润增长空间。”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是一家在沪市上市的公司,以出口重型港口设备为主。“该公司正在努力应用更好的技术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利润,同时,公司的报价以人民币为单位,以此来促进出口。”他说道,“另一方面,公司还设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即使人民币在升值,你仍然看到这家出口型企业每年的利润增幅达30%。总的来说,中国的消费品、出口和投资发展都相当稳健,2008年的增幅有望达到10%以上。”
而工厂之所以留在中国,也有非常强大的理由:迁移生产基地既费钱又费时,而且新的市场,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市场,有他们自身的未知风险。“调查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显示,企业不愿意离开中国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就位了。”何德高说道。
选择留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和范围。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高素质。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同制造业的其他变量相比,中国工人的素质评级良好。接受调查的公司被问道,将你的公司同设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工厂相比,你如何评估中国的这些参数?根据反馈,工人素质一项得分很高。[!--empirenews.page--]
中国工人的素质是工厂主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其他国家有类似经验的厂主。“如今,在印度尼西亚,工人成本要比从前低很多,大约是这里的一半左右,而在缅甸,工人的工资仅为中国的25%。”美国工厂主说道,“但是要将工厂迁移到海外是有风险的。中国工人比印尼工人优秀。”
国内最大的袜业生产企业,在上交所上市的浪莎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荣金对此表示同意,浪莎集团在袜业制造方面年收入的40%来自出口。同美国工厂的厂主一样,翁先生不相信公司现在迁离中国就意味着利润提升。
“昨天,我的一个意大利客户和我碰面。他谈起把孟加拉国作为迁厂对象的问题,但是这很难。”翁荣金表示:”我们的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制袜设备。“他还补充道,对厂家来说,孟加拉国和印度存在其他问题,其中包括贫困、工人素质的差别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他相信中国工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人之一。
翁荣金认为将工厂从中国迁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进程将需要时间。“柬埔寨或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大约低20%或30%,中国工人的工资是在上涨,但是那些国家的工资水平也在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尽管工资在最近有所增长,但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依旧远低于国际标准。“其实真的想起来,我们付的工资实在是很少的,2004年一位熟练木工的工资为每小时80美分,”美国工厂主说道——他的工厂建在浦东,“在美国起码是每小时20美元。即便如此,那些大工厂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他们依然只给工人每个月100美元工资。”
成功的蓝图
虽然,有很多企业声称将撤离中国市场,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跨国公司都这样想。据博思艾伦的报告显示,外企在中国考虑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如何在中国开展其业务”转变为“如何在中国持续其业务”。
何德高表示:“外资跨国公司在中国近十几年来的生产经营思想可能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变。中国正在改变中的成本及货币架构驱使公司重新思考在华经营的战略和如何将中国融入其全球战略。”
但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博思艾伦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同时在中国进行采购、制造和销售活动,将中国与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全面整合;二是优化运营能力。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有待优化,包括整合出口平台及如何迈进国内市场。调查显示只有11%的公司应用了规划整合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软件和物料需求规划。而只有7%完全应用存量分析计算工具和流程,4%的公司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运用最佳工具。
成功的公司必有一技之长。他们运营效率高,供应链通畅无阻,而且他们善于利用“全球最佳实践”,例如精益六西格玛。何德高总结道,希望提升价值链的公司应当提高他们的效率。“有的公司刚刚开始意识到,必须在中国业绩出众才能获得成功,”他补充道,“因为低成本制造业正成为昨日黄花。事实上,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过,此份报告也指出仍有83%的受访制造商选择继续在中国运营,其中,78%的受访公司表示,中国庞大的市场是他们维持现状的原因,而39%的公司由于考虑到运营转移所带来的供应链重组成本,而决意继续驻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