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放宽企业大陆投资上限 有望调至60%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台湾地区企业赴大陆投资上限将逐渐调整。昨天,台湾当局发言人公开确认,已初步批准经济主管机构放宽台企大陆投资上限,即从不超过资本净值的20%-40%提高到60%。
目前该计划还需通过后天进行的行政审批。如通过,不久有望正式落实。这意味着,台湾地区面向大陆投资的最大阻力正日趋舒缓。而台湾地区IT巨头则已开始正面响应这一举动。全球第一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发言人曾晋皓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公司乐见政策走向开放,“也更期待涉及技术层面的自由度”。
全球主机板巨头华硕总部助理发言人吴长荣表达了类似看法,并强调这有望带动新一轮台商向大陆投资的热潮。
60%“单一”上限
关于投资限制的条文,集中体现在台湾地区所谓“条例”中,它制订于1992年9月,其中包括多项实施细则。其中,“对大陆地区间接投资和技术合作管理办法”表示,资本净值低于50亿新台币(约合12.5亿元人民币)的台湾企业,其投资大陆的资本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的40%;而资本净值高于50亿新台币的,投资大陆的部分,依据不同行业,不得超出20%或30%,而这还要看投资企业的整体规模。
来自台湾地区的富兰得林咨询公司总经理刘芳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种限制其实等于有三种标准,在申请、审核方面比较繁琐,长久以来,严重限制了岛内企业西进大陆的行动。
而改为60%的上限则意味着,三个标准将统一为一个,且提高了20%至30%的增资空间。
他强调,这将让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台湾企业走上“台面”。因为,过去几年,很多企业为了突破40%的投资限制,一直采取了隐蔽手段。比如,涉及到设备采购,往往假借租赁名义,不在财务报表上体现。而更多企业也从大陆银行贷款,这相对增加了它们的运营成本。
此前,为突破限制,部分企业还曾尝试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以绕道西行。富士康等企业已经达到目标,而半导体封装测试巨头日月光去年也有如此打算。刘芳荣说,如果实现,将可以规避投资限制,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迫使它们要适应人民币本位投资。
据悉,为鼓励台湾地区企业并购、推升台湾成为跨岛投资平台,在台设立营运总部或跨岛并购企业将获得更大优惠,取消投资金额上限限制。刘芳荣介绍说,一般来说,营运总部是指战略和财务部门的落脚地,它对企业的规模有一定要求,一般指中大型企业。
期待技术层面限制放宽
曾晋皓同时也表示了一丝尴尬。他说,即使上述政策马上实施,短期内也不会对公司带来更多实质好处。因为,台湾地区在半导体产业投资大陆方面,不但有资本额限制,更有技术层面的限制。截至目前,在半导体制造业,台湾地区仅对大陆开放到8英寸0.18微米的制程,而这一水平对台积电、联电等全球巨头来说,等于“鸡肋”。因为,它们多年前就已进入12英寸半导体制造。
如果技术层面依旧维持限制,即使取消投资额限制,台积电它们也不可能在大陆大规模投资,否则将只是低端循环布局,无法提升其竞争力。
“相对来说,我们也更盼望技术持续开放。”曾晋皓透露,目前,台积电在大陆的投资额还很可怜,与2003年松江厂正式建设时相比,额度并没有明显提高。
而刘芳荣也表达了一种尴尬。“真正的开放是不加限制,这毕竟符合两岸产业界的意愿,我只能说,60%的上限聊胜于无吧。”他说。较早时候,谈到投资限制与代工业命运时,他曾有些无奈地说:“台湾IT代工业已经陷入一种无可逃避的宿命与悲情。”
全球电子代工巨头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祁安没有回答本报提问。笔记本代工巨头广达也没有对此发表看法。
而事实上,根据台湾地区“证交所”的统计,很多企业早已踏了红线。今年第一季度,超过40%投资“红线”的企业约为52家,越过30%以上接近40%投资额度的约有110家,放宽限制后,这162家企业有望立刻受惠。
不过,曾晋皓补充说,政策面虽然向好,但具体企业是否增资大陆,还要考量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