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亚微电子适者生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有一家不要“肚子”的企业特别引人注目。这家主营视频处理芯片的集成电路企业只抓芯片研发设计,在芯片生产加工上则“不务正业”。凭这独特作风,华亚微电子有限公司在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日子里存活下来,至今已连续3年销售额实现100%增长。今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已占据国内音视频处理领域35%的市场份额。
果断精简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成本是华亚微的成功之道。“在业内,生产加工芯片是一块公认的‘啤酒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制作硅半导体积体电路(IC)的原材料是硅晶片,俗称晶圆,如要建立晶圆厂,添置设备和生产线需花费上百亿元,还要从国外购买各种各样的专利技术,又要花上几十亿元,再加上至少200人的用人成本,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沉重负担。每年光维护就要使企业利润减少至少四成。
调整经营策略,华亚微选择了“晶圆代工模式”,将设计好的芯片外包给专业晶圆厂生产、委托封装厂进行加工。目前,中芯国际、台积电、矽品科技、南通富士通、京隆科技等国内知名代工厂商都与华亚微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但每年2亿元“晶圆代工”成本,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五六成,IC产品更新速度又快,普通类型的价格每年都会下降两三成。庞大的上游投入和残酷的下游竞争,华亚微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破解困局?坚持创新是唯一出路。华亚微重点开发芯片功能的集成度,坚持给芯片“添油加醋”,原本只具有单一处理功能的芯片经过改造,集合了图文处理器、音频解码与处理器等多种功能。2003年,华亚微开发出“中国芯”,其高集成度为客户缩小了线路板面积,同时缩减了生产厂商三成的生产成本,打破了国外电视机芯片垄断的局面。
今年,华亚微又开发出第四代“中国芯”,成功省去电视机系统厂商必不可缺的插板,又为客户降低了近5%的线路板成本。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价格和订单数量也得到提升,截至去年底,华亚微视频主控芯片累计销售量达1700万枚,占据了35%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客户覆盖长虹、创维、TCL、厦华、海信等知名厂商,成为国内IC品牌的龙头企业。
点评:抛开“啤酒肚”,华亚微电子面对成本压力,将产品的生产加工外包,及时缩减产业规模。面对产品的市场特性,坚持打技术牌提升附加值。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反而能在不景气的局面下闯出一片天地,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