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掌舵鸿海转型困难重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郭台铭的转型思路是从外销转为重点开拓内销市场,从精密制造转向科技服务。但这将困难重重
富士康真的还有黄金十年吗?
资本市场的压力让原本准备退休的郭台铭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郭台铭早前放话保证鸿海每年营收增长三成,这在以往复合增长率在50%的情况下不成问题,但鸿海2008年只有22%的增长,股价从2007年300元的高位下探至50元之后,至今毫无反弹迹象。
更重要的是,经济危机之下,代工行业的未来黯淡走势被加倍放大。
“以诺基亚为例,今年从各季度报表来看诺基亚利润下滑超过六成,诺基亚一定会挤压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而诺基亚手机订单占富士康国际总收入比重可能接近五成,在这种形势下,代工模式非常被动。”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包括鸿海在内,台湾一众大牌代工厂广达、仁宝利润都有较大下滑。
郭台铭为此开出了药方:从外销转为重点开拓内销市场,从精密制造转向科技服务。这是鸿海1974年创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转型。为了打开内销市场,鸿海将进入3C渠道市场;为了开展科技服务,鸿海制定了包括太阳能、环保科技、无线应用、医疗生物技术等在内多个项目发展计划。
郭台铭显然对这个未来抱有极大预期:未来2-3年,鸿海除与欧洲最大的通路商Media Market(隶属麦德龙)创立合资公司之外,还要依托子公司广宇投资的3C渠道商“赛博数码”进行3C连锁店扩张,总共在大陆投资百亿元,打造万家以上连锁店。这是鸿海作为2010年投资重点的渠道计划。
只要依托强大的渠道,富士康将拥有更多的客户和订单。“不论什么客户、不管什么品牌”,只要富士康代工,就可以直接送到卖场,中间没有库存管理,同时减少物流成本,富士康还会包揽维修等售后服务。这对于包括山寨厂商在内的中小品牌厂商无疑是福音。
“富士康的思路是进行垂直整合。类似联发科的Turkey Solution模式,在供应链整个环节上,富士康从制造环节开始,将向上游的设计、研发靠拢,同时向终端销售环节延伸,富士康将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分两个方向同时向更高的利润环节靠拢。这种大而全的模式,最好的适应了电子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流通速度越来越快的特点,所以富士康如果成功,相信能够开创制造业的一种新商业模式。”分析人士评价。
这种思路果然符合部分人的胃口。据知情人介绍,在深圳的山寨本市场内,已经有山寨厂商考虑联合向富士康下单,这样既能够达到富士康对量的需求,又能够免去山寨厂商诸多环节的麻烦。
但从长期看业界认为这一战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首先,制造业巨头的思维方式是严格的精工制造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而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以及下游零售环节的思路都与此迥异,这将是对鸿海管理思路的严峻考验。
富士康以往的探索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点。从2001年开始,鸿海通过各种方式在内地早拥有过数码捷豹、赛博、鸿利多三家渠道公司,到目前或解散或被整合,与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人才也将是郭台铭面临的大问题。大量3C连锁店的扩张势必需要大量管理人才,而零售一直被认为是“水深”的行业,有一套内部游戏规则。这也被认为是百思买在国内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但富士康内部一直有分“台干、陆干”的传统,“陆干”很少能够受到重用。虽然郭台铭在内部主持召开了人才激励动员大会,希望形成“台干主外,陆干主内”的新局面,但传统的变化绝非朝夕之间。
最后,对如此规模的战略转型和新投资,郭台铭仍然表示今年将有30%的增长,2011年迎来投资回报的高峰期。郭对于资本市场的承诺在外界看来实现起来实在困难,难怪里昂证券在股东会刚结束就给出“卖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