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天津市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拓展,推进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全市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来,信息化已成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技术在产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渗透与融合,有效地带动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多年来,天津市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制造业信息化作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链向高端拓展,推进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全市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猛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市打造了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计算机、汽车电子等一批重点产业,成为全国首批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和数字视听三大主导行业产值占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2/3。天津市发展了中环电子、摩托罗拉、三星通信、三星显示器等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规模保持国内前列,手机产量占全国的16.1%,居全国第3位。
天津市电子元件产值占全国的1/4,居全国第1位。大规模集成电路形成了以IC设计、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为核心, IC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数十家世界知名企业组成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整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居全国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成为目前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的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软件产业稳步发展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天津软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快的强力驱动下,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市场需求旺盛等优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载体建设、努力营造政策环境,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2008 年,天津市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 30%;实现增加值 37.5亿元,同比增长200%。软件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和著作权登记总数累计分别达到330家、962件和1815件,涉及制造业信息化、移动通信、金融、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安全、地理信息、嵌入式软件等多个领域。通过 CMM或CMMI认证的企业达13家,通过ISO27001认证的企业达4家。
天津市涌现出一批品牌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其中,大宇宙信息创造(中国)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家软件重点布局企业,天地伟业数码科技的安防产品、华翼蓝天科技的航空器模拟训练系统、南开创元的目录服务系统ITEC-iDS、海量科技的企业级中文搜索引擎解决方案、津科电子的电子书、天津赛象电气的子午线轮胎成型机控制系统等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软件园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以华苑软件园为主体,包括泰达软件园、空港保税软件园及东丽软件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
华苑软件园是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软件孵化器,入园企业500多家,人员规模近2万人,在已建成总占地550亩的软件园一期、二期的基础上,规划了占地3.08平方公里的“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泰达软件园不断完善园区环境,建成了滨海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吸引了华信计算机技术、通邮(中国)科技、摩托罗拉(中国)财务、渣打(天津)科技信息营运服务、腾讯数码(天津)等企业,形成了以外包服务、信息安全和IC设计为特色的企业集群。
空港保税软件园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吸引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通信软件和设备制造商之一的中兴通讯、我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商之一的软通动力和我国最大的IC 设计企业之一的威盛电子等一批海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外包于一体的国内知名软件产业基地。
东丽软件园建设正式启动,总占地面积1000亩,以科研和商业金融两个模块开发建设,建成后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等专业化服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市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已达600家,政府投入2050万元,拉动企业投入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实现利税9.4亿元。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提升,企业平均信息化年投入达到150万元以上,计算机联网率已达86.5%,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达23.2台。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以机电行业为典型代表,二维CAD出图率为90.33%,三维CAD基础应用面达到25.48%,新产品开发能力明显提高。企业装备与生产过程的设备数字化、自动化率持续提高,达到43.5%,自2001年起每年都增加将近1个百分点。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以MRPII(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率已达到50%。企业信息化应用效益明显,库存资金占用率逐年下降,资金运转效率、网络营销应用率和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明显提高。东大化工通过实施主要产品生产工艺过程自动控制和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成本平均降低 10%,库存平均降低 30%,按期交货率达95%,加工周期平均缩短20%。
中介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在全市建立了19个行业、区县信息化生产力促进分中心,形成了以天津市CIMS工程中心、天津市RPM工程中心等6家市级工程中心以及10余家专业软件企业为代表的技术支持体系,形成了覆盖主要行业、区县的多层次、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制造业信息化的服务能力。建成了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近3万家企业建立了网站。[!--empirenews.page--]
重点行业信息化成绩显著,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电子、汽车、冶金、重大装备制造业、船舶等优势产业中,各类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和流通等环节,骨干集团和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应用水平大幅提高,显著提升了产品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实现了企业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集群的打造。2006年以来,相继启动实施了网络化产品创新与协同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培育了 65家制造业信息化“甩图纸”、“甩账表”示范企业和钢管、鼎盛天工、一汽夏利、赛象科技等10家“甩图纸+甩账表”综合集成示范企业;围绕“两甩”,组织开展了基于ASP平台的财税一体化与供应链管理应用系统、子午线轮胎制造装备远程监控、诊断与管理系统等12项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过努力,全市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得到应用。信息化为天津工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先机,也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
以嵌入式软件和服务外包为特色的软件出口初具规模,出口市场以日本和欧美为主,覆盖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宇宙信息创远(中国)有限公司年出口额均超过 1000万美元。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天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已认定高新区、开发区、保税区3个“服务外包示 范 园 区 ” 。 东 软 、 NTTDATA、塔塔、文思创新、腾讯数码、ACS、软通动力、华信软件、博彦科技等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外包运营商落户天津。2008年天津市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增长183%,占全部软件收入的比重达到3%。
当前天津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工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工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打造高端产业高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两化融合,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环节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
天津还将积极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程,全面开展企业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加快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三维 CAD设计应用面将达到50%以上,重点行业80%以上采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采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企业比例将达到50%,两化融合综合指数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积极推进云计算中心的建立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我市信息技术从“计算时代”向“网络服务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