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莞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如今,恰恰因为对外依存度很大,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
这引发了东莞从战略高度扶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近日,《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它给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新定位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以及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改革再出发,广东将继续做中国改革的排头兵,而东莞,则极可能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产业规模全国第四
这是东莞首要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首次拥有的战略发展规划。
“ 这个规划出台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东莞对信息产业是大力扶持和大力推动的,规划出台后对这一点更加明确了。”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张伟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而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业还有统计上的漏洞,实际规模应该可以排到全国第三。
但是,这个大行业缺少龙头企业。根据《规划》,2008年,东莞共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402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5%,主营业务年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56家,但没有年收入100亿以上的企业。
“总体来看,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0亿元,与全国平均值3 .1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型经济特征都非常明显。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规划》这样描述说。
东莞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说“金融危机开始时,我们以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冲击最大,但后来才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受冲击更大。”他认为,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比其他电子信息业发达的城市都要大。企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普遍没有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此外,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分散。由于东莞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中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
依托新兴产业杠杆转型升级
“东莞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外商手里,外向型特征明显;本土的民营企业少,大企业少,缺少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规划》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试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局面。”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张伟对本报说,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迫切需要改变品牌型企业数量较少、外向型产业比重过大的现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树翀,是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组主要成员。他接受本报采访时解读说,《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东莞寻找一条独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整个规划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思想。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要实现的转型升级,包括把保持产业稳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升级制造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加强园区建设与引进重大项目相结合,打造城市品牌与优化产业环境相结合。”李树翀说。
他强调,东莞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东莞一方面要充分依托电子制造业等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五新一软”(即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新媒体、嵌入式软件、IC设计)新兴产业杠杆来实现产业能级提升。
按照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规划》对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以及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培育年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在产业布局上,东莞将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各区镇制造业优势,重点根据石龙、石碣、清溪、虎门港四个片区的产业特点,打造四个示范区。东莞市经信局介绍,这四个示范区的功能分别是:石龙镇建成全市信息化建设推广示范区;石碣镇建成全市外向型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清溪镇建成全市信息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示范区;虎门港建成全国物联网物流应用产业示范区。
根据规划,东莞还将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主营业务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以改变目前产业离散式点状分布,缺乏龙头的尴尬局面。
接受采访的东莞企业对《规划》的出台很欢迎,但是作为经济个体,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企业能享受到什么扶持政策。“我们公司原来订单主要靠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外来订单少了很多,只能转向内需市场,客户完全不一样了,挑战还是很大的。目前东莞的政策环境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最需要政府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等融资方面的支持。”帝光电子总裁宋恒毅对本报说。
东莞市捷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修细毅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以前东莞对于网络新媒体等信息产业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关产业链的构想,而《规划》的出台则弥补了这一点。“《规划》中关于搭建园区,增加专项扶持资金的相关举措很吸引我们,这样有利于打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营造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的氛围。”修细毅说。
地理纵深
转型升级有五个指标
专访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组成员李树翀
南都:电子信息领域竞争激烈,广州、惠州、佛山、顺德等城市群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跨越式发展,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天津、苏州等为代表的国内电子信息发展较好、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的城市群。东莞如何做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李树翀: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的核心城市,地缘优势明显,产业基础环境优越,周边产业资源丰富,产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良好基础。[!--empirenews.page--]
比如与深圳比东莞制造成本更低,土地空间更大;与其他内地城市比,产业链更完善,区位条件更优越。
南都:具体来说,如何实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李树翀:转型升级是整体全面的转变,而不是单个产业的转变。我想至少要实现5个方面的指标:产业结构由制造集聚向研发集聚转型,产业类型由发展加工贸易向打造核心产业转型,产业布局由离散式产业布局向特色化产业集聚转型,产业链分布由橄榄球形产业链向均衡型产业链的转型,产业环境由依赖政策软环境向依托软硬结合的产业新环境转型。
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产业凝聚力。
南都:如何理解橄榄球形产业链向均衡型产业链的转型?
李树翀:目前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呈现“两头尖,中间大”,即以OEM形式为主的整机和零配件制造发达,而且其中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制造为主,产业链上端的设计及下端品牌环节薄弱,产业链呈现明显的橄榄形结构。均衡型的产业链就是上、中、下游平衡发展,对于当前的东莞来说,最迫切的就是向产业链两头延伸。
南都:《规划》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李树翀:我们在东莞也进行过企业调研。以前企业比较看中政府的优惠政策,现在他们更需要完善的软环境。例如,政府可以巨资奖励来吸引高端人才,但是这些高端人才除了看待遇,更看中这里是否有配套的大企业,好的实验室,工作生活环境如何。因此,我们在《规划》中强调,东莞要从单纯的依靠区位优势以及政策软环境来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为建设以和谐的社会环境、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创业环境为核心的产业综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