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离开放硬件有多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电子领域,大家对CES、MWC、Computex都很熟悉,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一场全球性的活动刚刚落幕?那就是在4月20日举办的硬体自由日(Hardware Freedom Day)。今年才进入第二届,全球各地已有66个单位自发参与,在这一天各自举办相关的社群交流推广活动。
附图 : 台湾开放硬体社群聚会的盛况
但若说台湾对开放硬体冷感,却非如此。事实上已有不少人热情拥抱开放硬体,他们的身份涵盖互动设计艺术家、科普老师、电子工程师和一般玩家们。一个有力的例子是,台湾朋友想在RS Components的通路上要买正规版的Raspberry Pi套件,往往因热卖而一件难求。
不同于PC上的软体开发,硬体设计往往需要一个较大的实作空间,以及结合同好们共同来发想及动手组装,因此伴随开放硬体运动而生的,则是另一场Hackerspace的新车库创业运动。在台湾,社群朋友也开始蕴酿自组这样的工作空间,如在宝藏巖的OpenLab Taipei、不久前才成立的Taipei Hackerspace和Open Studio。
很显然地,由民间自发而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这股力量会像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不过,若能适当的匯聚引导及投入更多资源,或许能够加速其发展并成就更可观的影响力。
开放硬体的发展,除了自己玩玩、分享或解决一些应用需求外,当一个塬型的功能定义已趋于完备时,最终还是会走到「量产」的阶段。在本质上,硬体无法像软体般几乎无成本的大量复製,所以一个有「卖点」的设计要推向市场,就少不了集资生产和通路铺货,乃至于行销打品牌的经营手段。
因此,开放硬体的发展要有更大作为,就不能只有充满创意的社群、玩家,还得有个支持创业的环境,以及相应产业链的配合。
由此反观台湾,说到产品设计,我们有的是电子电路人才;说到产品製造,我们有全球最完善且具成本效益的产业体系;说到创意,我们的文创精神其实已在各个领域生根茁壮。我们所欠缺的,其实是一个横向的连结。
目前已看到一些创投资金(含群众募资)和育成(管理辅导、市场策略)资源的投入,但仍欠缺来自产业面的支持。台湾企业的眼光常过于短浅,这是很可惜的。不用多久,产业界将会惊讶地发现,愈早支持开放硬体社群者,愈是有利可图。
以品牌公司来说,可因结合开放硬体的创意而突显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手机及平板市场的竞争将从本机功能、App数量,进入到比周边支援的阶段,而结合开放硬体社群的创意,将让HTC(或Asus、Acer)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对于元件(尤其是MCU)厂商,则可採开放策略,从塬型阶段即建立品牌及研发社群的认同。
最后想鼓励代工业者也来支持开放社群。如前所述,量产可以说是开放硬体发展的主要门槛,代工业者无疑能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开放硬体不会只是一些玩家玩玩的小团体而已,未来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台湾有着极佳的发展条件,该加紧脚步去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