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稀缺资源:IC工程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7年5月16日,我国首部《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发布,小编有幸参加了白皮书的发布会。也有幸更深入了解了当下集成电路(IC)产业现状。下面就随手机变形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以往业内总是在谈我国科技产业缺少核心技术支撑,大部分先进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购买,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缺人。套用冯导《天下无贼》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就是: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人才稀缺
在科技圈一谈到人才,你可能会想到余承东、李彦宏、马云、雷军等我辈都视之为大牛的人,因而,你可能会觉得我们根本不缺人才。不错,他们显然是不可多得的牛人,而其实,真正数得上来的,也就那么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而且为我们熟知的也大都是管理型人才。相比以设计为灵魂的科技企业,设计型人才其实更为稀缺货。举例来说,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到2030年将扩大到5倍以上,按总产值计算的话,预计需要90万相关从业技术人员,而目前,我国只有不到30万的相关技术人员,如果稍微精确点的话,就是到2030年我国需要新增技术人员75.9万人(包括新增博士4.01万人,新增硕士25.08万人)。由此可见一斑。
在发布会上,龙寒冰处长(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称,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当下的情况是,每当圈子内有新的生产线投产,老的生产线就会很紧张,因为他们会担心新的生产线来挖人~~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是,企业员工,尤其是集成电路行业中的企业员工,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如果很幸运,你是一个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集成电路工程师的话,即使你不是大牛,也绝对是公司的香馍馍;如果更幸运的,你从事的还是EDA/IP相关工作,哇咔咔~~,那你们公司领导也要给你三分薄面了,搞不好领导见了你都得称兄道弟(当然是比较开放,不,是奔放的公司),当然,那时的你至少也是中层领导啦。
而出现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一个字——“缺”。恩,没错,就是领导“缺”,不过不是你理解的那个“缺”,而是领导缺人才。这个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基本现状,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人员虽然从几千人搞到了十几万人,进步很大,但是相对于整体产业需求,还是处在匮乏状态,拥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还是相对较少,即使是晶圆制造和代工这样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的企业,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也只是占到33%左右,而在半导体器件封装测试企业,三年以下工龄的占比达到63.8%,图1给出了按产业链环节区分的集成电路企业员工工作年限分布。
图1 集成电路企业员工工作年限分布(按产业链环节区分)
“多金”职业
世界上最要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是我在码文字数毛票,你在搭电路赚黄金。集成电路企业员工可以算是比较有前途,也比较有“钱途”的,给出一组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来看一下,如图2所示。
图2 集成电路产业应届生薪资均值(万元)
什么?大专生都比你赚得多?!是不是很怀疑自己高考选志愿时有没有带脑子?集成电路企业本科应届生薪资普遍都在13万RMB左右,而对于拥有一定工作或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高端岗位和管理岗位,更是行业紧俏货,薪资自然也要更高。再给出一组白皮书的数据,如图3。恩,小编又要开始怀疑人生了。
图3 集成电路企业社会招聘各职级薪资均值(万元)
人才供应问题
国内集成电路人才长久以来供不应求,一部分原因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而更多的原因在于国内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制。
长久以来,我国国内知名院校招收相关专业人数较少,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一年招相关专业的硕士生也就几十人,甚至更少,相对于几十万人的空缺,想想都着急。而相关专业设置也略滞后产业发展需要,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下毕业生(甚至部分研究生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想想小编当初学的也是电子专业,但是由于并非一流大学,即使当时拼命学了专业课(小编在大学时候考试都是被抄的好不好~),最终毕业在找相关工作时,发现当初学的那些教材都已然是历史,实在鸡肋,而那些面试公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有过大型企业类项目经验?当时我的表情如图4,而之后问的一些问题也都让小编绝望到猝死。
图4 面试表情
人体如果出现问题,最好的医治办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这对于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也是同样适用的。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大力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早在2000年就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在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中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有01、02两项就是专攻集成电路的;2011年,国务院颁布《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帧政策》;2014年,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这些政策的颁发都极大地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而在教育方面,各高校也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措施,纷纷开设微电子及集成电路相关专业,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支持9家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7家高校筹建。以 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当厉害的一所大学,牛气程度超过清华北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为例,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周玉梅副所长介绍称,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年招收了8100名硕士,6400名博士。这种招收阵容,亮瞎了我这双钛合金老眼。在此多补充一句,自1978年建校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先后有89位毕业生当选为两院院士。借用老罗对坚果手机的戏称就是——这数据“漂亮地不像实力派”(以免引起误解,解释一下就是既漂亮,又有实力)。
教育培训
集成电路行业“缺人”,还“多金”,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相关专业毕业生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这其实就是当下面临的又一个问题——产学对接困难。
学校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需求,这就需要拥有很强大的培训机制来对应届生进行再教育。而培训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外公司的培训、国内企业的培训和社会机构的培训。
在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摩尔精英首席执行官张竞扬举例称,曾经多个知名公司HR谈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将行业二三流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企业能用的人才?这个就很像现在很多的软件培训机构,二三流学校的软件专业本科或是专科毕业生进入社会时,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好的机会,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在一些软件培训机构中参与了一些项目研发,也算是再教育,之后也能够很好地投入到相关企业研发工作中。而在这一点上,一直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认知的不足,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入培训机构进行再学习,急于找工作,而最终又未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当下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培训机构可以稳定为企业输出专业型应用人才。
在企业培训方面,中芯国际老总称,当下顶级人才流动困难,企业要更脚踏实地,营造更好的产业环境,让自己的团队逐渐成长起来。而中芯为了留住人才,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建厂建家建学校”,真可谓是大手笔!
小结
概括起来,我国高端人才缺口巨大,同时,在教育上既面临规模化培养产业人才的需要,也面临着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转换。要真正在2030年新增七十万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输出,可谓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