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之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一个月以来,两件大事引起了业界对于自动化是否已经走太远的讨论。
一件是,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Max 8航班空难事件。另外一件是,2月份媒体爆出耐克自动化鞋厂已正式关闭,损失超2亿人民币。
为何这两件事会引起业界的讨论和反思呢?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这两件事。
埃航的波音737事故,最引人关注的是,初期调查结果表明,飞机的传感器可能存在问题,而当飞行员意识到这一数据错误后,飞机没有将控制权交回人类,“人机”周旋许久,最终酿成了这一事故。而且这已经是波音 737 MAX 8 半年内出现的第二起坠机事故。
波音 737 MAX 在设计上配备了更粗大更省油的发动机,而这也使得飞机容易在大迎角飞行失速。为此,波音设计师就为 737 MAX 开发了自动控制下压机头的系统,名叫 MCAS,这是一种操纵辅助系统,其设计初衷是,如果机身上的倾角传感器检测仰角过大时,即使在没有飞行员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该系统将强制将飞机的机头向下推。这样的设计导致了倾角传感器出现“错误数据”时,MCAS也会在飞机正常飞行时候强行把飞机机头往下压,最后形成空难。
再来看一下耐克自动化鞋厂关闭事件。这是伟创力在墨西哥的耐克代工厂。两年半前,一张订单,震撼了制鞋业。耐克竟选择把制鞋订单下给美国电子代工大厂伟创力。伟创力决定要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打造全自动化制鞋工厂。
两年半过去,伟创力挖了一些制鞋专家前往墨西哥,帮忙改善制鞋流程,希望可以做到月产能100万双鞋,这在制鞋业是最基本标准,但因为自动化不顺和良率不高,导致后来很多产线陆续改回手工,手工比率越来越高,从6成、8成、9成这样慢慢下来,最终没能达到预期产量而导致730天后自动化鞋业失败,工厂关闭。
那从这两个事件的缘由来看,是否归咎于我们自动化走的太远了呢?难道这就是自动化之殇?显然,这个“黑锅”不能由自动化来背!
自动化尤其是工业自动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强调一条底线,那就是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无论新技术如何先进,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是不能进入自动化行业中应用的。这也是我们每个自动化人都天生恪守的底线。
那为何会出现波音737 MAX 8事故和耐克自动化鞋厂关闭事件呢?其实归根结底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恪守好这条底线。
对于波音事件,一方面,是波音在设计自动飞行、自动处理危机的控制系统时对安全性考虑不周,没有对自动控制系统本身出错进行安全设计,导致MCAS做出错误判断时人工干预无法介入。另一方面,导致此次事故可能是倾角传感器数据报错,这从自动化设计的角度来看,也是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在如此关键的场合,通常都需要冗余设计或者安全设计,通过两个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并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报警或者切换控制系统。
对于耐克自动化鞋厂,实质也是没有长远考虑自动化实现的经济性问题。这一点在当前智能制造热潮之中表现尤为突出。黑灯工厂、无人工厂、机器换人等各类看上去风光无限的自动化工厂不断涌现,而这些工厂致命缺点是没有考虑生产的柔性和敏捷性,一旦生产的产品出现调整,这些全自动化工厂的改造将十分困难的,而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将是未来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