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能手机进步快 技术创新差距不断缩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国产品牌在该季度占全球智能手机发货市场份额达20%。尽管规模可观,但是国产手机的利润和知名度相比苹果、三星等国际大牌,依然有较大差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调查(71017人参与)显示,75.6%的受访者在使用国产智能手机,68.4%的受访者认为国产智能手机性价比较高。但在知名度方面,仅23.1%的受访者给予“很高”的评价。
国产智能手机进步快,但目标用户仍以中低端为主
辽宁一家输油公司基层工作人员孙晴,最近因为没抢到新版“小米”而有些沮丧。她一直想在同事的“三星”或“苹果”中“突出重围”,她发现小米在智能手机里属于配置高,价格不贵的那种,质量也不错。“国产手机原来给人‘山寨’的印象,我起初也担心这点。但和周围人聊过之后才知道认可的评价很多,我感觉国产智能机已经今非昔比了。”
刚刚将手机换成iPhone5的北京某杂志编辑梁杰雄(化名)认为,尽管国产智能手机进步很快,但目标用户仍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从以前人们对国产手机的不认可,到现在2000元以下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国产品牌的天下,这说明国产手机已经有了立足之地。”
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告诉梁杰雄,中兴和华为等中国手机因为价廉物美,在非洲受欢迎程度非常高,但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就很有限。“制造手机容易,想建立品牌认知却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和培养,国产手机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令人骄傲了。”梁杰雄说。
在受访者眼中,49.7%的人认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实力和知名度比较匹配。
据旭日《手机报》CEO吴凌云介绍,当前国产手机有大大小小几百个品牌,近年来,对应不同的收入层次,很多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些知名的手机厂商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后,无论用户体验、手机做工还是售后服务,都已成熟并占领了行业高地。
“但是,一些小的、二三线的品牌目前仍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吴凌云说,一是运营商加大了对中华酷联(即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四家传统国产手机厂商,后也有海尔加入——编者注)的扶植力度,挤压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二是电商的兴起冲击了中小品牌的销售通路,使得它们的利润更薄。
国产智能手机在技术创新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调查发现,54.5%的人认为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和洋品牌存在较大差距,也有20.0%的受访者觉得没有差距。73.3%的受访者直言愿意选用国产智能手机。
“和洋品牌相比,国产智能手机在技术创新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厦门某互联网公司职员赵越是个移动设备发烧友,他向记者介绍,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的手机品牌都在集中发布自己的新产品,国产手机表现抢眼,“比如9月发布的oppo新款中,旋转镜头的设计就满足了很多人的拍照需求,而另一国产品牌vivo即将推出的2560×1440屏幕分辨率的机型在全球尚属首次,可能会带动新一轮的硬件比拼。华为的超薄,魅族的优良做工,也都各具特色。”
腾讯网友“杨祀年”留言说,对于工薪族来说,很多国货更接地气。有款国产手机提供了一种快速上网功能:只要一台手机连上了某个无线网络,其他使用该品牌手机也能分享该无线网络密码,“这对于目前无线网络资源短缺,又常在外奔忙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手机制造者的用心。”
在“杨祀年”看来,人们应该多关注国产品牌,“事实上,国产手机品牌魅族在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售价比国内还高。”
对于国产手机品牌和国际大牌的差距,吴凌云表示“仍然很大”。他介绍,苹果可以投入巨资、派几百位员工协助芯片厂商研发适用自己产品的芯片,三星背后有强大而健全的工业体系支撑……这些都是国产智能手机在短期内做不到的,“镜头这样的硬件说到底就是玻璃,建材方面的应用我国没问题,但镜头仍然要从国外引进。因而,从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再到整个行业环境,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深圳一家著名手机制造企业的CEO何庆军看来,国产手机品牌和国际品牌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匹敌。从2011年开始,由于几个主要的国产手机品牌实现了与国际技术平台同步,加上3G牌照的发放,国产手机销量显著增长。在用户的使用习惯上,国产手机品牌做了更多准备和挖掘,为用户设计的细节越来越多。“有的一线品牌虽然推出过音乐手机,但国内某知名音乐手机从工艺到硬件上都做得更好。”
何庆军说,在产品能力上,国产手机品牌也可以和国际品牌抗衡。首先,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已经不是问题。其次,在企业心态和品牌定位上,一些品牌已经引发了新的趋势。中国手机企业目前的竞争导向是把品牌的价格重心拉下来。
“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做手机赚的很可能是辛苦钱”
对于国产智能手机目前的短板,被访对象表示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29.0%)、“硬件水平”(20.1%)和“软件技术”(16.3%)上。另外,“品牌塑造”(10.4%)、“售后服务”(10.1%)也成为制约国产手机获得认可的重要因素。
赵越认为,国产智能机一直让人觉得很“实惠”。这虽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但利润微薄,并不利于长远发展,“我听说深圳一家有名的手机企业今年销售了60万部手机,但利润只有500多万元。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做手机赚的很可能是辛苦钱。”
在吴凌云看来,手机产业变幻莫测,“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苹果、三星不会像诺基亚、摩托罗拉那样风光不再”。因此,紧跟一线品牌,不犯错,国产智能手机是有可能跻身国际一流品牌行列机会的。除此之外,国内市场上如果减少扶持,促进公平和充分的竞争,也会让手机产业进步更快。
何庆军认为,未来要赢得竞争优势,国产手机需要在产品的优化设计上继续努力。在硬件甚至综合性能上,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国内市场至少有5~8家企业能与三星正面竞争。但在品牌、用户的稳定性和市场的推广上,国产手机还要加大力度。“未来国际手机的前5名,很有可能第3到5位都是中国手机,但有清晰定位的品牌才能赢得这几个位置。”
另外,现在国内的手机制造业为了快速收益,大多重视手机应用、营销、服务层面等竞争而忽视通信硬件等底层技术的提升,这影响了大专院校人才的竞争取向,一些学校的无线电专业没有人愿意学。他认为,如果国家和企业能够重视技术引进和研发,将会进一步提高国产手机的竞争力。
对于国产智能手机的未来,67.0%的受访者看好其成为国际一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