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让你触摸科技最前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本产业馆对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活空间提出了新的想法
游客在太空家园馆的漫步太空展区内参观
一名游客在太空家园馆“时空隧道”
国家电网馆就像一个透明的“魔盒”
如果说位于浦东园区的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展示了大量文化与艺术的精品,那么在浦西园区,高科技无疑是企业馆最大的亮点。2020年,思科馆讲述物联网下的智能城市;2030年,上汽-通用汽车馆展示未来汽车的N种可能;2049年,万科馆以7座金灿灿的“麦垛”,展望低碳建筑的前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走进浦西D片区的众多企业馆,游客将触摸到科技的最前沿。
■日本产业馆:
机器人高空作业取代人工
位于浦西园区D片区的日本产业馆,是日本民企首次联合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世博会。尽管共有42家企业参与展示,但在展厅内外,日本产业馆所展示都是美好生活的理念而不是产品。“来自日本的美好生活”,科技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力量。
工作制服能回收再生
“世博会是考虑未来生活、城市和地球的场所。在和地球环境直面对峙的今天,伴随着环境技术和环境思想进步的同时,考虑什么是具有更高价值的生活空间就变得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日本产业馆对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活空间提出了新的提案。
日本产业馆是利用原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遗留下来的脚手架成为了建筑的主材料。“因为使用了重量较轻的钢管构造物,展馆无需打桩,而对于这些材料的再利用,减少了约5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产业馆建筑设计师木村智表示。
此外,展馆装修则采用了大量再生纸。主题剧场的墙壁造型奇特,这是因为它是由再生纸纸管构造而成,既环保又吸音。
就连工作人员的制服也使用了可重复再生的材料。红色和黑色两套“行头”在世博会结束后可再生为全新的聚酯。
爬墙机器人首次亮相
此次世博会堪称机器人的“嘉年华”,上海企业联合馆中展出“烹饪机器人”,震旦馆出口处有木偶机器人,日本馆的音乐机器人会拉小提琴。而在日本产业馆,会爬墙的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
在进入日本产业馆前,许多游客都会先被展馆西侧正在钢管墙壁上“忙活”的机器人吸引住了。这三个爬上爬下的机器人,一身银装素裹,头顶上长着两根触须,动作迟缓但模样可爱。它们身高只有140厘米,与中学生差不多,但据说身体特别硬朗,不怕风吹雨打,也不畏炎热的天气,整个世博会期间,它们都将在此辛勤地劳作。这些机器人正是在贯彻日本产业馆的主题,昭示着要将人们从一些危险的高空作业中解放出来。
“双胞胎剧场”共用银幕
通往主题剧场的路上,游客们被分成两批分别带入不同的入口,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参观的内容有所不同,而是进入了一个世界少见的“双胞胎剧场”。
“我们采用再生纸纸管做墙壁,原本连座椅也要采用再生纸,但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改选了木材。”日本产业馆副馆长张声波表示,剧场里最大的“秘密”在于屏幕。
仔细一看这个纵长条状的大银幕竟然是侧对着观众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双胞胎”剧场的奥秘所在。“在隔壁有一个与这同等规模的剧场,两个剧场形成一定的夹角,共用一个大屏幕来进行交替放映。”当记者所在的剧场放映结束后,一个隔音效果优质的挡板从隔壁的剧场缓缓滑动过来,记者面前的银幕被挡住的同时,隔壁的放映开始。此外,这个纵长巨幅银幕并非3D效果,画质却异常完美。据说,它比全高清电视还要清晰4倍。
■思科馆:
十年后互联网成物联网
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唯一独立建馆的跨国IT企业,思科馆给参观者带来的是10年后的城市生活。2010年,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2020年,它又将有怎样的出色表现?
随着进入思科馆的步伐,游客将提前进入2020年,在人口大爆炸的城市,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生活?
进入思科馆的预展区,时光飞梭10年,游客来到了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在这里,一部短片让游客陷入沉思:在未来的五年内,大约将有5亿人涌入世界各个城市,而在2020年7月18日这一天,对比今天还将有100座城市将新晋为百万人口城市;而这些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耗资上万亿美元,而大规模城市化所伴随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小觑。
对城市来说,它们将如何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参观者带着问题来到思科馆的主展区。站在半环形屏幕前,一段长约8分钟的视频,让我们见证了2020年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同时也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智能+互联城市将帮助缓减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影片中,一场风暴的到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但通过网络互联,一切麻烦都迎刃而解。实时交通信息随时掌握,通过识别畅通无阻的最佳路线,缩短往返行程;医疗保健系统能够即时共享信息,让医生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给予最佳的护理;学校允许学生与全球各地的其他学生开展实时协作;各项城市信息即时通知到各个市民,打开沟通之门。
“在思科馆内,涵盖了住宅、办公室、轿车、公共交通、学校、医院、能源和设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均与互联网相联通,互联网也已延伸为‘物联网’;如果在城市的构建或扩展中以网络作为城市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思科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馆内设有行政会议中心、服务设施和一个思科网真解决方案中心,其中的直播视频链接可以链接到全球700多个网真解决方案展厅的多个位置,便于各个领域的专家在思科馆进行演讲,并向全世界传达上海世博会的信息。
■太空家园馆:
培养未来的航天员
穿行时空隧道、伸手“摘”星辰、感受飞船旅行……位于浦西园区的太空家园馆已“烹调”出了精美可口的“太空之旅”套餐,不但能让游客亲身体验宇宙空间的浩渺和神奇,还能感受到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尖端和奥妙。
太空家园馆副馆长说:“通过我们这个太空馆,希望给未来的航天人打下基础,使更多的人从小热爱航天,今后成为我们中国下一代、再下一代的航天员。”
身临其境感受太空
太空家园馆的建筑就像是太空飘来的散发着奇幻色彩的神秘魔方,悬浮在空中,以异型支柱与地面轻盈连接,形成了一种摆脱重力的效果。
漫步太空馆,月球车模型等航天高科技展示项目成为引人瞩目的亮点。这辆造型新颖、小巧灵活的“月球车”在凹凸不平的模拟月球表面上忙着进行开采,时而自动低头挖掘,有序地将样品收入囊中,时而自动行驶到另一处进行勘探。据悉,月球车是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在世博会上展示的“月球车”是一个概念模型,目的是向公众进行航天科普教育。
同样受游客欢迎的还有航天员抠像技术等互动项目。在展示屏上,游客的头像被合成在画面中,变成出舱活动的“航天员”。太空育种项目也是游客喜爱拍照留影的地方。经历过“太空旅游”的花种,能够培育出的特别美丽的花卉,引得游客啧啧称奇。
太空家园馆还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出3D立体的“漫步太空影院”,两部时长均为8分钟的科幻动画影片《太空侠》、《飞天》将循环播放,旨在给观带来一份视听震撼体验。《太空侠》通过童真意趣的人物造型,讲述不畏艰难险阻的主人公小乌鸡皮皮排除种种障碍,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飞天》则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讲述明朝人万户利用火箭飞天的故事,再现出世界上第一次开展航天活动的悲壮之举。这两部影片均是我国原创的3D动漫。
外壳材料九成可回收
太空家园馆建筑外立面采用的是纤维织物幕墙,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家住材料。织物本身通透性的特色,配合奇幻的灯光效果,可以改变建筑夜间的形象,形成白天、夜晚不同的视觉效果。除了装饰美观外,织物幕墙还能起到隔热、防风等左右,同时也能在场馆拆除时实现“回收再利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太空家园馆一半以上的建筑材料经实现回收,如展区内大型球面壳体使用的材料有90%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国家电网馆:
“能量之心”边展出边运行
国家电网馆的外观如同一个透明的晶体“魔盒”。在“魔盒”内部,设计师运用六面式大体量LED屏幕为参观者展示最直观震撼的影像,讲述电力如何满足这样一个国家的用电需求。参观者进入“魔盒”后,可以在六面影像包围的幻象空间中自由穿梭,身临其境地体验一场多媒体视听盛宴,感受自然能源转化成人类可用能源的全过程。
位于世博园区D片区的国家电网馆占地4000平方米,在本次上海世博会上,除了作为独立展馆接受游客的参观,它还肩负着为世博园区及各场馆供电的重要任务,因此被誉为世博会的“能量之心”。
“魔盒”带来能量海洋
在国家电网馆两侧,是两座布满网格的建筑,它们共同支撑起了展馆中央一座方形的透明晶体,这就是“魔盒”。
“魔盒”的外立面上悬挂着超过7万个风鳞片。这些风鳞片随风摇曳,可以捕捉风的形状,感知风的能量,并折射出斑斓的色彩。白天,“魔盒”呈现出光影的流动,将参观者带入电网新技术的畅想世界;夜晚,“魔盒”外立面的大屏幕,将循环播放一段极具动感和张力的影片,表现未来的美好生活。参观者无论在展馆前、广场上,还是在远处的步行道上,都能看到其犹如烟火绽放般的美景。
进入“魔盒”后,参观者将站立在中间一个悬空的透明平台上,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光影幻动的屏幕,一场4分多钟的720睹空间旋转多媒体视听盛宴,将带领参观者感受自然能源转化成人类可用能源的过程。
一道闪电在黑暗中划过,耳边传来雷鸣声,熊熊烈火升腾而起,幻化为一束束电流,穿过绿色的草原、长城,再直直地冲入一片汪洋大海,镜头再次从大海切换至浩瀚无垠的宇宙,一颗旋转着的地球从脚下缓缓升起……通过这样的景象,向普通观众们讲述了电力如何满足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用电需求,以及如何穿越3000公里以上的距离传输电能的故事。
让环保成生活状态
除了“魔盒”,国家电网馆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在园内建设了中国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区”,以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低碳世博”服务。示范区包括9个示范工程和4个演示工程,示范工程已经融入世博园区的智能电网之内,而参观者可以通过4个演示工程近距离、多角度地了解只能电网。
在国家电网馆内,“环保”不仅是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展馆的核心部分“魔盒”高度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维持运作。场馆内的生态设计充分考虑了日照、日影和风矢量的变化后,为参观者预设了一个没有日晒、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惬意游览空间。
设计师采用一个叫“向日葵”的12镜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能为展馆的地下室和VIP接待区提供照明,节约馆内的电能供应。同时,设计师还在展馆的顶部风口处设置了若干小型风能发电装置,它们可以补充馆内的电能,形成循环利用能源的效果。而在整个场馆内部的通道,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上海的夏季风向,建造了一条可以“捕捉夏风”的S形节能清凉走廊,参观者站在中间,就能体会到清风徐来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