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终结五年亏损 重组三把火效果初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度深陷亏损泥潭的国内最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00981.HK)迎来了“易主”后的首个“春天”。
3月15日,中芯国际在上海发布新公司标识。公司董事长江上舟、CEO王宁国带领新管理团队高调亮相,并宣布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这是王宁国自2009年11月11日上任以来首次面对媒体。高调亮相背后是其管理团队交出的一份靓丽财报:2010财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40%、毛利率为20%、产能利用率达96.8%,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创造了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最佳业绩。
重组“三把火”
根据中芯国际近期发布的财报,2010财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总销售额达到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第四季度股东所占净利润为6857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6.18亿美元。
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说,这是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中芯国际也结束了公司IPO后五年没有盈利的历史,创造了公司发展历史上最高点营业额。
中芯业绩飘红主要得益于2010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强劲复苏,特别是代工市场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则与王宁国入主中芯国际以来主导的重组与变革相关。
“我进入中芯国际的时候,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王宁国说,“但是当时公司各个层面都缺乏专业人才,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组团队。”
重组团队,王宁国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产业。首席运营官杨士宁曾任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首席技术官和资深营运副总裁,首席商务官季克非曾在飞思卡尔、台湾联电等企业就任管理职务,而首席财务官曾宗琳和首席行政官关悦生都拥有在跨国公司就任管理层经历。
第二把“火”则烧向了成本控制。王宁国到任时,中芯拥有12000名员工,同时有55个人向他直接汇报。为此他推出了“机构精简计划”,“自上而下”进行机构重组和融合,裁撤了部分员工,同时提高部分员工待遇。
王宁国的第三大举措,是大力进行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专利问题一度是中芯国际“绕不过去的坎”,IP不足直接影响到客户订单。张汝京执掌中芯期间,曾多次与台积电因专利问题对簿公堂,耗时耗力。王宁国说,2010年,中芯国际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相关专利,投资总额比中芯国际以前9年所有投资之和还多。今年将继续进行40纳米和45纳米的先进技术专利投资,预计到年底,这些专利技术可以100%支持本土设计公司的应用。
持续盈利挑战
中芯国际的目标是在2011-2015年期间实现25%的年均收入增长目标,到2015年收入达到50亿美元,芯片产量将提高至200万单位。
“中芯国际现在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王说,目前专业IDM模式芯片公司对设备的投资正在放缓,大量产能将被释放到代工产业,预计到2020年,代工产业的成长率都能保持在20%左右。未来三年,是中芯国际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表示,公司未来5年将投资120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融资、一部分来自“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重大转向的支持,另外,公司也希望能够引入新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此前,大唐集团曾入股中芯国际。
来自业内消息称,中芯国际目前正在市场上进行6亿美元规模的银行团联贷,其中3亿美元来自国内银行,3亿美元则在中国台湾市场上筹措。这也是大陆大型企业首次赴台湾进行联贷。(编辑: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