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漂亮成绩单背后:规模效应促使成本降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惠普和戴尔在全球仍旧占据着19.5%和12.1%的市场份额。但联想已经靠10.4%的市场占有率逼近了第三名宏—后者的市场份额仅为10.6%。如果将联想与NEC建立合资企业所获得的全球市场份额算在内,它超越宏将毫无悬念,并且会威胁到戴尔—据估计,这个并购应该会让联想每年的PC出货量提高6%。
在这个行业中,苹果给出的成功秘诀是:创新力决定生存。宏命运的迅速转变,是PC企业必须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的最新例子。宏在2007年收购Gateway、Packard Bell之后,势头一度远好过联想—后者过于依赖企业客户,在经济危机期间被拥有上网本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宏远远甩在了后面。但宏未能及时把握最新的技术趋势:2010年初,欧洲人购买力疲软影响了上网本的销售。该公司的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产品非常少,导致它错失了增长最迅速的一块市场。在这个时候,联想抓住了全球商用电脑市场回暖的机会。
但是,这一成绩单并不意味着联想在未来高枕无忧。在这点上,联想曾经的合作伙伴IBM的表现耐人寻味。就在联想201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发布不久,IBM抛出了手头上最后一部分联想股份,套现逾20亿港元。在IBM看来,PC行业已然面临利润的黄昏。
为此,惠普和戴尔早已走上跨领域并购之路。早在2008年,惠普就以高达139亿美元收购了IT服务企业EDS公司,2010年又收购了Palm进军移动市场。戴尔则将重心从PC转移到其他领域,来自网络、服务等业务的毛利率占到约2/3。而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仍旧主要依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贡献。和NEC成立PC合资公司是一个利好消息,它可以用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联想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前景规划清晰:它在2010年大举开售与苹果iPhone类似的乐Phone,但乐Phone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而联想准备了两年多的平板电脑,除了把名字定为乐Pad外,上市的具体日期还没有确定—在这期间,惠普、戴尔和重新出发的宏已经纷纷杀入平板电脑市场。这一块的竞争力可能才是续写漂亮成绩单的关键。
联想的海外并购并不顺利
2004年
联想集团斥资12.5亿美元并购IBM的PC事业部,并购其在全球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全部业务。在并购之后,联想的年销售额一下子就超过12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三大PC厂商,位列戴尔和惠普之后。
2007年
联想曾计划收购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但被宏横刀杀出,借收购关联企业Gateway,抢先将Packard Bell收入囊中。
2008年
联想试图收购巴西最大的电脑厂商Positivo Informatica,再度因惠普、戴尔的狙击竞购而失败。
2011年
联想宣布和NEC成立合资企业,联想将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而NEC持有剩余49%股份。NEC是日本最大的PC厂商,在2009年拥有日本PC市场18%的份额。据估计,这个并购应该会让联想每年的PC出货量提高6%。
联想试图转型
2009年
从并购IBM的PC事业部后,联想一直试图在销售上实行进攻(新兴市场)加保卫(成熟市场)的双重模式。在成熟市场靠关系型大客户支撑销量,在新兴市场包括发展中国家以个人用户为主,提高市场份额。
2010年4月
联想高调提出移动互联网战略。计划未来五年手机和移动PC将占据联想整体营收的70%至80%,无论手机还是PC,联想未来产品将全面转向移动网络。
2011年1月
联想宣布进行业务架构调整,联想旗下已形成两大业务集团—PC产品集团和MIDH业务集团。其中,MIDH将负责拓展联想PC领域以外的业务,重心集中在手机和平板电脑。
联想原产品集团总裁刘军成为MIDH组建后的首任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