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产品市场增长 可靠性不容轻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五花八门的电子健康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毋庸置疑,这些产品在搜集人体信息、跟踪疾病数据上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但是,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些产品越来越热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技术带来的副作用。
一方面,复杂的疾病被“简单化”。虽然当前远程医疗监控系统或多或少采用了电子健康产品,医生们也依赖这些产品开展诊断、治疗工作,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电子健康产品,很多医生并不接受,他们认为这些新技术更多的是在“吸引眼球”。他们的理由是,电子健康产品只通过简单的几个数据,立刻下“诊断”,断定使用者是否具有某种疾病,相对于系统性很强的医学而言,这种做法是相当“不专业”的。
有的医生甚至认为,这些产品有可能会带来强烈的副作用。以睡眠监控为例,人们可能因为压力、情绪等因素偶尔有一两次极差的睡眠,但用于睡眠监控的电子健康设备则有可能显示“你患上了睡眠障碍症”。这样,使用者就有可能前往医院作睡眠障碍症的治疗,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东风将这种情况称为“过度治疗”。
另一方面,产品安全性不容轻视。这些原本为了公众健康而设计的产品,如果安全性遭到质疑,对使用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笔者认为,电磁辐射便是不安全因素之一。
从技术上说,电子健康产品大多是靠传感器采集生理指标,再由电子芯片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由无线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这个过程所涉及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开发者保证这类产品产生的电磁波在国家标准之下;电磁辐射专家也认为,设备只有在短暂的数据传输阶段才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与手机通信辐射是同一原理。他们都认为,这类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危害健康。然而,却没有确凿的证据。
然而,日本地震后受到全世界拷问的核安全问题、世卫组织宣布的手机致癌……这些不断浮出水面的技术“副作用”,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对于电子健康这项年轻技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有预见性地进行开发和应用。
笔者以为,面对电子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电子健康产品的使用。其次,研究者们应当将“如何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只有充分预见到该技术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健康产品危害健康”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