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对卫生医疗领域的重大影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未来的卫生医疗领域,物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观念上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物联网的应用,将改变 “求医问药”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确立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从就医前环节看,物联网将整合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患者可以通过任何一个网络终端进行准确的预约挂号,甚至可以在进入医院之前,实现远程诊断,进一步为就医提供便利。从就医过程看,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即拥有特异的电子身份标识,其在医院的一切行为,包括取用的药物、所作的检查等都会记录在个人的电子病历之中,经过医疗保险机构的核实,医疗费用将通过网络直接从对应的患者账户中予以扣除,免除了往来奔波之苦。由于医院中使用的药品、辅料、医疗耗材等,从出厂即拥有独立的电子标签,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跟踪。就医后,患者能够清楚的查询药物、辅料等的生产地、流通过程、市场价格等信息,从而杜绝了价格不公、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等问题的发生。这一转变,使得医疗行为透明化,消解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成为医疗行为的主体,对医疗单位、药品生产企业等服务提供方形成有效监督。
2、便利实现医疗行为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物联网的应用,也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由于每位患者独立的身份标识与其电子病历一一对接,医护人员只需通过患者的RFID电子标签,就可以迅速了解病人的过敏史、既往病史等,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重复性工作。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来收集病人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各种数据,对病人病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及预警,随时掌握患者需求,实现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医院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医院员工、医院库存、患者档案、机房重地、医疗垃圾等的有效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医院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3、促进完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网络。在新的医疗模式下,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要从消除疾病、减轻痛苦,向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向转移,这就要求政府的关注点要从大医院向社区集中。物联网在社区的应用,将十分有利于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的完善。第一,在健康档案方面,加强了与居民的互动。以往的健康档案建立常常是由下自上单向收集,居民只是被动的向社区工作人员提供资料,却无法得到自己关心的信息。而在物联网时代,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登陆自己的健康账户,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及以往的就医经历,查看相应的生活行为指导方案。或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线上交流。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解答居民疑问、为有需要的患者转诊、并向不同的人群发布差异化的保健信息,贴近居民生活,传递健康观念。第二,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位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多与生活方式有关,且病程长,维持阶段主要依靠社区和家庭。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物联网,为健康居民提供生活行为指导,为高危人群制定筛查方案,为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的病情监控服务及康复指导,将三级预防的理论应用于慢性病的管理之中。第三,社区档案还可以起着传染病监控的作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可以快捷的向上汇报传染病病例、向社区居民报道疫情流行的最新趋势,并与定点医院建立即时联系,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
4、便于政府从宏观层面整合信息,优化配置。医疗领域的物联网搭建完成后,政府可以及时掌握所辖区域的居民健康状况、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等,对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协调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并利用整合的数据,了解居民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城市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健康发展规划、完善传染病监控预警机制、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物联网还能够实现对医疗相关产业,如药品、医疗耗材、医疗器械等的生产企业、流通行业的全程监控,便于从源头上管理医疗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