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请别依赖电子血压计(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一则关于“电子血压计品牌应建立主动召回制度”的微博将不少跨国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发布实名微博征集电子血压计不准的实用案例,引发上千名网友的热议。
就血压计的原理、影响血压的因素、为什么在家自测结果和医院测量结果不一样等这些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崔松副主任医师。
血压也随时间而波动
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内壁的压力称为 “收缩压”,亦称“高压”;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叫“低压”。临床上,人在静息时高压高于140mmHg、低压高于90mmHg,便称之为“高血压”。
崔松表示,血压并非一成不变,其波动与人的活动量、兴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血压和心脏收缩的力量有关,人在看恐怖片时心脏 “怦怦”乱跳,血压自然会升高;血压和血管里的血液容量有关,夏季人体出汗多,血管里的压力就减小了;血压和血管的弹性有关,若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则血管内血液相对容量高,所以人在紧张时难免血压升高。
血压也随时间而波动,在一天24小时内经历“两峰一谷”。通常来说,早晨8、9点是个高峰,下午4、5点钟也是高峰,晚上12点则是个低谷;具体的高峰低谷出现时间则与个人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可能得到不同结果。
心律失常者请医生测量
在医院门诊中,经常有高血压病人咨询:“为什么我在家里自己测出来的血压总是比在医院里测出来的低? ”也有些高血压病人由于买了血压计,一天在家测好几次血压,看到血压数值一高就吓得赶到医院求助。
崔松介绍,临床上发现病人在医生的诊室测出的血压总比在家自测的数值高出5mmHg左右,更极端的例子被称为 “白大褂高血压”,说的就是个别病人看到医生太紧张、抑或在等待看病的过程中变得焦急起来,种种因素导致血压有所上升。“所以我们给病人量血压时,第一次不作数,因为数值往往偏高,通常取第二次或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崔松说道,“当然也有病人第二、第三次测量比第一次还高,他太紧张了,这类紧张、焦虑的病人建议在家不要过于频繁地自测,以免影响情绪、影响病情。 ”尤需指出的是,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早搏、房颤的病人,这些人平时脉搏摸上去就是跳跳停停的,用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这是因为在诊室里,医生所采用的多为水银血压计,若遇到早搏的病人会用听诊器仔细听并反复测量几次,但电子血压计却没有这个识别能力,若在测量过程中漏掉一个心跳,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因此,这类病人建议到医院请医生测量。
家用血压计需定期校正
崔松建议,在门诊量不大的情况下,高血压病人可把血压计带到医院,在诊室里请医生用水银血压计量好以后再用自己的家用血压计量一次,“如果不影响其他病人,医生是愿意帮助病人"校正"一下血压计的;如果测出来有个固定的差值,例如电子血压计总比水银血压计低5mmHg,患者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
他特别指出,血压计作为医生的重要帮手,在医疗机构内是实行强制检验和定期校正的。随着家用电子血压计的普及,因事关病人的健康,建议对家用血压计也实行定期校正,厂商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售后服务。
[正确使用家用血压计]
家用血压计是用于血压的自我监测,而非作为诊断用途,患者对此要定位清晰。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血压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完全有可能发生“测不准”的现象。测量的方法也相当重要,测量时传感器放置的位置是否准确、袖带松紧调适是否得当,也会影响测量效果。相对而言,上臂袖带式的血压计更准一些,但一些患者往往贪图方便而选择手腕、手指式的。
更多医疗电子信息请关注:21ic医疗电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