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的发展及展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发展
从人类观察到插入液体的两种金属棒可以引起青蛙的腿部肌肉收缩,人类便开始了电刺激恢复听力的研究,直到1972年第一台与单导人工耳蜗相配套的声音处理器问世,证明了人类研究电刺激替代装置在整个人类世界的成功探索。人工耳蜗进入临床应用,成为目前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全球现在约有3万多耳聋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蜗。
种类
目前国内销售的人工耳蜗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佩戴方式可组合成体配式,衣领式和耳背式。由于价格昂贵,每台售价均在10万元以上。因此国产人工耳蜗尚未广泛使用。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聋儿康复的日渐重视,人工耳蜗植入者越来越多。
国产人工耳蜗
2011年度,由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海药控股)分别研制的国产人工耳蜗均获得国家药监局的生产销售许可证。标志着国产人工耳蜗即将进入大规模生产销售阶段。这是我国聋人社会的一件大事。
展望
人工耳蜗目前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所以,目前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残留听力的保护和利用(声电联合刺激 即 EAS),体外机的缩小,及更先进的编码策略上。其中,声电联合刺激方面,包括奥地利MED-EL及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都提出了EAS 声电联合刺激刺激的产品,并且MED-EL的产品已经在中国上市。体外机缩小方面,三家公司都提出了更新更小的体外机设计方案,如MED-EL最新公布的体外机概念机体积已经缩小到与其感应线圈尺寸持平的程度。而新的编码策略如更先进的FSP编码策略已经可以到达让病人正常欣赏音乐,及准确分辨汉语四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