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核医学影像设备看得见肿瘤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提起影像设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X-CT、MRI等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成像设备。的确,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在很长时间内几乎一直是放射影像的天下。但随着γ相机、SPECT、PET等核医学影像设备的诞生,这种局势已悄然发生变化。
核医学影像设备是什么?
核医学影像设备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医学仪器。按照放射性示踪剂不同,核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分为两大类:单光子影像设备和正电子影像设备。单光子影像设备包括γ相机和SPECT,正电子影像设备如PET。
核医学的成像主要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及数量、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由于图像分辨率较低,特别是缺乏解剖学信息,核医学影像学曾被戏称为“不清楚医学”。而CT、MRI等检查主要是显示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的变化,尽管分辨率很高,但显示功能代谢的变化不如核医学显像。这就决定了核医学影像技术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的PET-CT和PET- MR就是将PET与CT或MRI完美融为一体,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CT或MRI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将PET图像和CT或MRI图像融合,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图2中分别是 “模糊”的PET图像、“清晰”的CT图像和PET-CT融合后的图像。
图2 PET成像(左)、CT成像(中)和PET-CT成像(右)
核医学影像设备有什么优势?
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比较,核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优势在于能早期诊断疾病。
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但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具有细胞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增殖能力强等特点。在癌症早期,癌细胞在人体内尚未形成明显肿瘤时,CT、MRI等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成像设备基本很难发现。但癌细胞的代谢水平明显异于正常细胞,从核医学影像图上可以看到明显的“亮点”,从而可以早期发掘隐藏的癌症病灶,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核医学影像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影像设备对肿瘤诊断的方法,使临床医师能够从细胞分子水平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同时,对冠心病、癫痫等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等都可早期诊断。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发达地区,有的已将核医学影像设备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肿瘤、脑、心血管疾病的手段。
核医学影像设备检查安全吗?
很多患者都谈“核”色变,甚至一些对核医学影像设备不太了解的医生也有恐惧心理。网上有传言称一次PET-CT全身检查,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到核电站站了一天。果真如此吗?
其实放射性核素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恐怖,它是非常安全的,与核武器有着本质的区别。曾有学者做过如下比喻:
“同为气象学的降雨,春季里陪伴春风缓缓落下的绵绵春雨是滋润大地的甘露,它催就了百花盛开与春意盎然;而夏日里龙卷风夹杂着急速坠落的冰雹带来的却是大地和人类的灾难。核医学就像春天里的春风与春雨,核武器就像飓风与冰雹;一个是抚平人类的疾苦,而另一个却是给大自然与人类留下无限的创痛。显而易见,二者对人类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利用它们的目的不同之外,其根本区别是核射线与辐射剂量不同。”
核医学诊断用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半衰期短、射线穿透能力弱,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低的特点。例如,接受一次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查,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乘飞机从香港到纽约往返所接受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剂量;完成一次骨显像检查,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低于生活在广东阳江居民一年所接受的地球本底的辐射剂量。由此可知,核医学检查并没有对病人造成潜在损害的风险。
核医学显像检查贵吗?
核医学显像检查多半是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有万元左右的检查,直观感觉较贵。但最终是为患者省钱还是费钱,还得看其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比如,核医学的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的非常灵敏的方法,做一个需要几百元。可是通过它可以发现骨转移,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而减少的错误手术的开支远远大于做骨显像的支出。何况做了不该做的手术,给患者造成的损伤更是不可估量的。再比如,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核医学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后,会让许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介入治疗。核医学检查大约2千元,导管介入治疗常常数万元。而减少因导管治疗的风险和术后发生的再狭窄更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的。
在美国和西欧,许多医疗保险公司都愿意为病人支付PET-CT在肿瘤和心脏疾病方面的检查费用,据调查,仅PET-CT在肿瘤检查一项,每年就可为美国医疗保险节省至少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