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研人员成功在芯片上培育脑细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人工智能领域,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特别是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算法模型,被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而这些算法得以运用还需要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芯片作为载体。
不过现在,貌似科学家们可以有新玩法了,既不需要模仿,也不需要载体,因为近日有报道称,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芯片上直接培育出了脑细胞。
这项报道源于相关科研人员在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的论文,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新型装置。
通过在半导体芯片上构建磷化铟材料的纳米管支架,这种材料一般被用于LED和太阳能电池装置的制备,据称用在与脑细胞连接的领域还是第一次。将这些纳米管排列成方形网格,每个支架上放置约50个啮齿动物的脑细胞,随后对其进行培养观察。
而就像单个计算元件研究意义有限,在这个装置上,澳洲科学家不仅培植了脑细胞,还重建了这些神经细胞的回路。据称,这才是一直一来实验室探索正在面临的难题。
这项创新研究的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材料工程师Vini Gautam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套装置,探索脑信号的处理过程。更基础一点的,甚至包括神经元的生长以及连接。因为实验室条件下,脑神经的连接往往具备比较大的随机性。然而在真是的大脑环境中,神经元的连接往往具备一定的导向性。而想要总结这种导向性的规律,就成了神经科学的根本问题。
Gautam介绍这次实验的关键性结论在于,他们此次的实验所观测到的神经元的连接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具备一定的取向性。(如头图所示)神经元突触在于其他神经元细胞连接时,生长方向在网格阵列中表现为直线生长。这就意味着,通过控制纳米管支架网格的走向,科学家们可以控制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取向了。通过对支架工具的合理运用,科学家们也将更有效地研究生物神经回路。
或许这样的装置让我们更容易联想到近来科技圈很火的“脑机”。而对于它的研究者而言,找出这种规律,可以掌握一种可能性,就是人造部分大脑神经回路。当病患的脑回路出现问题时,即可进行“硬件更换”,从而帮助治疗多种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