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适宜三级推广网:轻点鼠标即可转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经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蒋廷波诊断,家住竹辉路的张阿姨患有高血压。
和许多患者一样,以前每一次复诊,她都得一大早就赶到附一院,排队挂号、排队就诊,往往得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配到两盒施慧达。
但自去年由苏大附一院执掌的双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以后,张阿姨不必再如此周折,复诊配药只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 “前后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很方便。 ”张阿姨说。
近期,“构建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网科技示范工程”在苏州诞生。这项旨在探索解决当前医疗体制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举措,也得到卫生部的首肯。这个由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参与和全社会支持,广大患者受益的的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网一旦形成,将使苏城千万百姓受益。
看病难根源究竟在哪?
解答:医疗资源纵向分布不均
排队,似乎已成大医院的一道“风景”。作为一家三甲医院,苏大附一院更是人满为患。
“没有哪天不排队的,没有哪个地方不排队的。”采访中,患者感叹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挂号处还是诊室,都无一例外地挤满人群。患者说,到大医院看病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实在太高。而这些医院的医生也时常为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头痛不已。
但,正应了那句大医院“撑死”、小医院“饿得慌”的话,一些服务便捷的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门庭冷落。
苏大附一院院长葛建一坦言,一味往大医院冲显然是个误区,“患者的出发点没错,他们都出于对大医院技术的信赖。但实际上,最好的治疗并不是进最大的医院、接受最先进的技术,而是通过最便捷的途径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葛建一将目光聚焦在普通百姓看病难这一社会热点上。
问题根源很快找到——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先进的医疗技术始终聚集在大医院。“从患者角度来看,越往大医院挤,看病难的现状就越难解决;从医院角度看,患者过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反倒得不到很好的普及,甚至难以发挥最大功效。 ”
2008年,葛建一与卫生部门商议后,决定以苏大附一院、吴中区人民医院以及吴中区多个乡镇卫生服务中心为示范,开始了在苏州城乡构建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网的探索。
“我们希望借此能解决医疗资源纵向分布不均的问题。 ”葛建一说。
社区医生如何强筋健骨?
解答: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
破解看病难,必须抓住其根源。显然,“看病难”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大量优秀的医护人员、先进的设备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三年来,课题组从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多方合作入手,吸引了近百位专家加盟,通过学科渗透、开设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培训课、讲座、专题报告、咨询、现场讨论、网络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帮助二级医院、社区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常见病诊疗技术和方法,完善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据粗略统计,他们已举办专题讲座301次,培训医务人员近万人次。
此外,课题组还在医疗机构引入品管圈概念,减少门诊不合格处方,推广合理用药,帮助社区完善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术要点。他们将PICC置管维护技术引入社区,开展了糖尿病社区防治和教育的研究,实现了高血压规范化诊疗和胃炎诊疗技术的社区推广。并通过远程读片技术,网上解决二级医院疑难病例读片74例。
来自市区双塔和定慧寺巷等社区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适宜技术三级推广开展以来,胃炎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 52.6%提高到91.9% ,高血压患者相关知晓率由46.9%提高到84.3%,高血压控制率由56.6%提高到93.9%。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50.0%提高到89.8% ,血糖控制率由72.6%提高到91.9%。
“这种培训就像及时雨,帮助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胃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 ”双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大医院如何联姻社区医院?
解答:软件对接实现双向转诊
将三甲医院成熟的临床技术引入二级医院和社区,意味着患者可以就近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同时,二级医院和社会卫生服务机构收费标准的相对低廉,也让病人就诊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苏州市科技局组织的结项会上,现场演示的《临床适宜技术三级网络系统》详解双向转诊的模式:患者先在吴中区人民医院或乡镇医院就诊,如当地医生心存疑问,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将患者的检查和检验结果,转至苏大附一院,供专家会诊。
也就是说,一般情形下,三甲医院专家可在线指导,如情况危急需要转诊时,救护车在出发的同时,苏大附一院的专家已通过这一网络系统,看到了患者在当地医院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资料。而三甲医院则可利用这个时间差,做好人员、设备及药品的准备,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手术之后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可以直接回原医院,我们苏大附一院则通过系统将要点、用药等须知转给下级医疗机构。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患者的康复要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葛建一如是说。
据了解,临床适宜三级推广网正在进一步完善,届时,将有更多的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及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加盟。卫生部卫生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评价说:“这一示范工程在苏州的诞生和推广,让苏州卫生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