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数字电视充斥市场 显示器标准成市场焦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伪数字电视”论断难确认
对于“伪数字电视”论断,近一段时间以来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在网上尤其讨论得相当热闹。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细节以及《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国家标准(草案)》制定的进程,记者于近日几次致电信产部,希望得到确认或更进一步的解释。不料凑巧得很,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是出差,就是不在办公室不知去向,再或者就是没人接电话。当记者拨通信产部新闻处电话时,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现在《草案》还没有正式出台,在这以前,我们不回答有关数字电视的任何问题。”当记者解释只是有几个技术上的专业术语不太懂,希望单纯就技术问题请教一下时,对方态度依然很坚决:“《草案》出台后我们会就数字电视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我们现在正在开会讨论。现在信产部不能对外做任何回答和解释。”
如果将记者此次的遭受拒绝与前几日信产部下属某部门某官员大谈特谈“伪数字电视”联系起来,再将其与近日网上对此言论正热的讨论联系起来,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目前我国高端彩电市场正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产品的研发、技术的革新、市场的需求风头正劲,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随着液晶电视终端(LCD-TV)的价格体系持续下滑,15英寸的液晶电视早就冲破了3000元大关,17英寸产品则日益逼近这一道市场普及的关口,正苦于发展趋于同质化,又走入了价格低潮的彩电企业,在抓住了“数字”的卖点后,市场一片宽广。就其真伪暂且不论,但“数字”的名声的确令不少企业的一批高端彩电销售大好。既赶了“数字”的时髦,又有了合适的价格,消费者纷纷掏腰包,何乐而不为。消费者是最单纯的,在电视导购员的“说服教育”下,数字电视可以有“随意”的一个标准,可以是“随意”一种模式,消费者只要买了他们的“数字电视”,就是有远见的行为。
缺乏统一的标准的却是造成我国数字电视市场概念混乱的主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部分高端彩电得以热销的最好时机。记者随意的猜想认为,这种“最好时机”迟早是要过去的,因为信产部规范数字电视标准的《草案》迟早是要出台的,但在正式的标准实施前,某权威官员的“一语道破”,是不是会让一部分高端彩电在极不“温柔”的方式下“无路可走”呢?由此看来,会不会是该论断出现得过早,以致信产部各个部门不再对外说出任何数字电视的话呢?种种巧合的确难免令人浮想联翩。
-显示器标准是市场焦点
以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草案》还没有正式颁布实施,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这部分,是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大的了。随着高端彩电发展的无比迅猛,市场对于数字电视的渴求呼之欲出。清华同方近日称将推出产品包括背投、等离子和液晶等十多款,均为高清显示的高端产品。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海信展出了“北京数字电视样板展区和车载电视智能交通系统”,并表示:“海信要成为产品线最为丰富的数字电视终端设备提供商。”日前又有创维研制的32FW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显示器”正式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鉴定,并称其为目前我国第一台通过国家标准鉴定的“高清数字”显示器。
根据透露出的《草案》来看,显示屏幕长与宽的比例为16:9,并且图像屏幕清晰度要达到720线以上,绝对是未来高端彩电的发展方向了。但是,这之前技术概念的混乱使得众多标准下的“数字电视”充斥市场。事实上,在传输标准和各地信号没有确定和转型之前,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然而“数字电视”的确是块金字招牌,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在被冠以“数字电视”头衔下的彩电的却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只是,在《草案》出台后,它们的市场的确让人有些担忧。
-数字标准快要出台
“数字高清显示器”标准草案,是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国家标准(草案)》的一部分。这份《草案》自2001年12月份就开始制定,包括“数字高清显示器”、“机顶盒”、“数码接口”等30多个系列标准。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上报了8个标准草案,本月底还要开会讨论7个标准草案,其他标准草案大多数已完成初稿,该《草案》有望明年正式出台。
据记者了解,在已确定上报的“数字高清显示器”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数字电视的显示器标准:显示屏幕长与宽的比例一定要为16:9,并且图像屏幕清晰度要达到720线以上。据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电视机中,只有部分液晶电视有可能达到标准,剩下的大部分“数字电视机”有的是在某些部件上运用了数字技术,就冠以“数字电视”的头衔,有些则是以能接受到数字电视信号为标准就自定义为“数字电视”的。
-理清数字电视概念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能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电视机,就叫做数字电视。根据目前我国推广数字电视节目的规划,无论何种电视机,只要连接机顶盒设备,都可以正常收看数字电视,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没有内置机顶盒的电视机,无论是否被称作“数字电视”,也都必须通过机顶盒才能收看数字节目。
其次,当“数字电视”、“液晶电视”、“数字高清晰电视”、“机顶盒”、“数字信号”、“模拟数字信号”等众多概念一下子堆在消费者面前时,让人很难理出头绪。据有关专家介绍:“认清数字电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及信号、相关增值服务内容。”
据介绍,数字电视主要有有线、卫星、无线三种传输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其传输标准也有三种。目前我国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标准已经由广电总局将DVB-S确定为行业标准;有线传送标准采用DVB-C标准也已上报,等待批复成为行业标准,惟独最重要的地面传输标准迟迟未能决定。相关资料显示:从2001年10月到2002年年底,在经过多次测试和评比后,清华大学的DMB-T和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成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中的主要候选方案。2003年底,为此专门成立的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对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的方案开始融合。由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加之种种非技术因素,使标准的融合一度缓慢。
数字电视接受终端的各种问题主要就集中在显示器方面。《草案》出台后,对显示器的规范已经明确,市场的发展有望规范。而对于相关增值服务内容来说,应该不是难事,有待于数字电视产业化全面推广后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链接
数字电视产业化四个模式
-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走出了数字电视有线传输运营模式的第一步。青岛模式的核心是整体平移,即:以小区为单位,赠送机顶盒使用权,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频道数量由28套增加到50套,还开办了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由12元上涨为22元。由政府借助频道资源,提供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包括航班服务、天气预报、便民服务等,以此来解决数字电视的内容空白问题;由运营商免费提供机顶盒来解决用户数量问题,费用则是“光电自筹点、银行借一点、百姓掏一点”来解决。目前青岛已开通数字电视用户20万,登记用户25万。
-杭州模式
这一模式首次从传输而非融资角度为广电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新型的交互方式,通过有线电视网与以太网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交互型增值服务。2004年3月25日,杭州数字电视开始正式试运营,内容分为“广播”与“交互”两种,其中广播式有56套模拟电视节目可供选择,交互式则有8万多小时的点播节目资源。每户可以免费得到一台价值850元的基本型交互式机顶盒,只要按现有有线电视每月14元的标准付费就可以看到60多套数字电视节目。
-佛山模式
佛山模式是在青岛模式整体平移的基础上,对融资渠道进行创新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一卡一费的收费模式、逐区域全部关闭模拟的整体转换模式、按频道销售的节目市场化运营模式、多元化合作的引资模式等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佛山市转换为数字电视后,用户收看电视的费用由每月的14元上涨到了17元,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
-太原模式
太原模式是一种运营商自掏腰包的解决方式。整体平移需要的免费机顶盒资金一部分来自当地市政府的支持,另一部分来自于太原广电自身的资金积累。目前,2亿元的初始投入资金已经到位。2005年3月20日,太原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的第一个示范小区正式开工。太原数字电视播出的内容包括数字电视节目、数字音频广播节目和增值业务三个部分。在新的资费标准出台前,有线数字电视仍维持原来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