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建设的OLED大规模生产线将投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记者日前获悉,维信诺公司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大规模生产线将于2008年下半年在江苏省昆山市正式运营投产。这是我国在显示产业领域第一次依靠自主掌握的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标志着我国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多年的自主创新终于破茧成蝶,实现了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
维信诺公司的OLED技术来自清华大学,整个生产线完全由自己设计,目前生产基地建设已基本完成,生产线设备已经采购并将陆续搬入。厂区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拥有上万平方米先进的洁净车间,年产1000多万片小尺寸OLED显示器件。OLED显示器可以广泛地应用到通讯、仪器仪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行业的产品中。
OLED——最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显示产业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是一种借助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制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小、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视角宽、工作温度低等优异性能,另外还具有可实现柔软显示的特点,因此被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是国际上高技术领域的一个竞争热点。OLED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用在各种显示领域,还可以应用到照明领域。OLED作为下一代最理想的平板显示技术,引起了广泛的投资兴趣和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际范围内,OLED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产业化的起步阶段并呈现出向大尺寸方向发展的趋势。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我国应优先发展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之一,也是国内极少数可以掌握关键技术的产业之一,它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直接进入显示屏制造和上游材料领域并与国际显示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发展的重要机会。
十年磨一剑——中国的OLED之路
清华大学从1996年开始从事OLED的基础研究,并于2001年底成立了维信诺公司。2002年维信诺公司在中国大陆率先建成了OLED中试生产线,并在2003年下半年实现了OLED屏及模块的小批量生产和销售,完成了技术应用的突破。迄今,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共申请了120多项国内外专利,实现了阴极技术等OLED关键技术的突破,完成了中试生产技术的集成。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还积极参与了有关标准工作,代表中国参与了OLED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也是国内OLED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
在整个OLED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在项目负责人邱勇教授的领导下,项目团队先后解决了学科交叉、技术集成、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发展速度和资金筹措等问题,在如何有效地推进我国高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该项目同时也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北京市政府、信息产业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又在中试技术基础上,积极开发新技术,尤其是低成本技术,突破了从中试技术向大生产技术转换的瓶颈,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量产线的设计。OLED产业化基地落户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之首的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平板显示产业链为项目产业化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
OLED量产在即,创新中国梦想起飞
在显像管(CRT)产业处于发展高峰时,中国没有对平板显示技术的迅速崛起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层面缺乏自主发展新型显示技术的前瞻性设计和部署,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勇气和长远打算,使得中国大陆在平板显示技术和产业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显示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严重受制于人。而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 OLED正处于技术不断发展、产业化刚起步的关键时期,为中国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也是不能再错过的机遇。清华大学OLED技术的成功产业化,标志着我国在光电显示产业上第一次依靠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避免了走CRT和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全面引进的老路,对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未来的OLED发展进程中,中国有机会参与国际范围的竞争;而走引进之路,尤其是在引进后仍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则永远没有参与竞争的资格。
OLED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产业,OLED的材料技术、器件技术和应用技术仍然在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维信诺公司将继续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和人才平台,同时积极争取更多投资者的支持,努力加大后续OLED技术的研发,联合国内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和上下游厂商,共同打造完整的中国OLED产业链。在OLED项目发展过程中,一批优秀的年轻人逐渐聚集起来了,他们秉承“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共同信念,将继续为实现创新中国的梦想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