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建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 海信巩固平板产业优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7月海信集团将建成两条新的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届时,海信液晶模组年生产能力可达150万片,将有效助力海信在多媒体产业上游的规模拓展,从而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同时,这两条生产线的投产,也将一定程度上提升海信2008年的公司业绩。
液晶模组线增强核心力
在组建两条新的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之前,海信已经于去年9月份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已经满产,顺利达到了年产50万片的设计能力。
此次组建两条新的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将满足海信在液晶屏尺寸方面的需求,将液晶屏尺寸拓展到47英寸以上,有力增强了海信推进差异化市场竞争的实力。同时,随着LED背光模组等重大项目成果的推出,海信大大增强了对平板产品功能融合和结构创新的掌控力度,从而保证不断推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高性能产品。
液晶模组生产线是连接彩电整机厂家与面板工厂之间的最重要一环。海信打通了这一环节,也就打通了掌握上游面板资源以及平板显示核心技术的脉络。
彩电企业竞争扩展到产业链
这两年以来,国内彩电企业巨头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产品竞争,开始走向产业链融合的竞争,以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目前的国内主流彩电企业中,除康佳尚未宣布正式进军液晶模组产业之外,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相继完成向上游核心产业链突围的布局。海信已于去年率先组建液晶模组工厂,TCL也开始上马液晶电视模组项目。长虹虽未进军模组产业,但已投巨资建设等离子屏生产线。厦华被中华映管控股,也顺利实现向上游突破。创维于近期投资参股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
从近几年的国内液晶电视市场来看,液晶电视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达到近千万台,许多厂商预计液晶电视将继续强劲增长,尤其在国内的一级和二级市场,液晶电视已经迎来普及时代。
可是,随着松下、索尼、三星、LG这些既垄断液晶面板,同时又拥有液晶显示核心技术的国外彩电巨头加速挺进中国市场,国内彩电企业的被动局面越发凸显。原先,在液晶电视市场起步之初,完全依赖进口面板还能保持高额利润的国内厂家依靠目前的技术、规模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国内彩电企业相继向上游核心产业链突围,既是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其实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08年业绩有望提升
根据美国Display Search调查公司的最新调查,2007年中国内地平板电视出货量达到960万台历史新高,其中液晶电视出货量达880万台,较2006年增长83%。而来自德国消费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液晶电视的需求将达到1500万台,相比2007年会有58%的市场增长。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国内彩电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同合作方式进军液晶产业链上游,以突破技术瓶颈,增加平板时代的技术竞争力。业内人士认为,进军上游模组制造领域,是国内彩电企业为适应产业转型、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的积极选择。
目前海信的自主液晶模组生产线刚刚起步,即使两条新生产线组建完成,年末达到1520万片产能后,也仅能保证海信自身整机生产的部分需求。根据海信兴建模组的战略规划,从2007年到2009年,海信计划投资7亿元分三步完成5条模组生产线的建设,预计到2009年海信电视液晶模组年产能将达到300万片。
据了解,液晶电视模组占整机成本的60-70%,海信介入液晶电视模组业务不但能有效延伸液晶电视价值链,获取更大增值空间,也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随着海信模组实现量产,生产成本下降,海信2008年的效益有望得到大幅提高。
(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