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产业走入“深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曾被认为主要因为液晶市场回暖扭亏为盈而放弃与上广电、龙腾光电“三合一”计划的京东方,不知是否会为8个月后市场的骤然转冷而后悔。
现在,液晶面板企业正处在“深秋”之中。
“今年7、8月液晶面板销售价格的下降幅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位南方的面板厂商的总经理称,该公司已经实施了限产保价。
受累于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液晶面板需求受到严重压抑,从6月份开始出现大幅跳水的面板价格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全球前4大面板厂除三星电子未减产外,友达、LGDisplay都减产10%。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也已在财报中表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将可能出现亏损。
奥维咨询常务副总经理文建平认为,这只是开始,液晶面板厂商最难过的日子将在2009年下半年。
液晶入秋
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下滑导致欧美市场对液晶电视需求减少开始成为面板厂商最大的噩梦,消费者削减高端支出,使液晶电视行业也出现了与以往年份不同的走势,旺季不旺。进入5月以后销售不增反而逐月下降,7月份同比更是出现了下滑。同时,液晶显示器出货量也在快速下降,7月份出现了负增长。尽管液晶电视和笔记本用面板出货量虽然没有出现负增长,但在3、4月份之后增速也出现了急剧的下滑。
台湾奇美减产幅度最大。据安信证券的报告,继7月减产10%,8月减产20%后,奇美9月减产幅度也将达到15%,预计第3季度平均减产幅度将达15%。京东方2008年上半年在而欧洲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73%,在美洲的收入则减少了88.43%。
由投资过度引起的液晶面板产能骤升也成为导致2008年面板行业降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奥维咨询的金晓锋认为,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液晶面板行业现在正处在6代、7代线整体产能最大的时候,产能过剩也造成了价格下滑。
此外,等离子复苏也给液晶电视带来了重要影响。全球最大等离子制造商松下公司公关部王舸表示,作为本届北京奥运会的TOP赞助商,在松下所有用于奥运场馆的设备和数码产品中“VIERA”系列高清等离子电视正是该公司的重点。
“松下、日立、长虹、创维以及行业组织的抱团宣传,都对等离子电视在市场上的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金晓辉说,等离子市场的回暖给液晶市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血拼终端
既有面板生产能力又有终端产品的三星是全球惟一一家没有减产的液晶面板公司,相反三星的8代液晶线的产能仍持续放量,在市场带头杀价,去年市场均价还在2000美元以上的46寸液晶电视和52寸液晶电视价格基本腰斩。
三星代理商海明电子公司经理周天 告诉本报,三星一方面在抢攻高端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在天津生产出目前全球量产尺寸最大的82英寸液晶显示器,另一方面则趁机在淡季靠液晶显示器打低价争夺市场份额,其降价策略对二线品牌如优派、明基杀伤力甚大。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曲敬东称,三星液晶显示器、笔记本和电视在中国商用领域表现强劲,三星也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例如为了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应用首批70英寸大屏幕显示器,并因此延迟了在欧洲的新品上市计划。目前,三星正积极致力于将液晶显示引入到户外广告、公共信息显示、安全监控、办公室等各种商业应用。
显然,面板厂商进入下游将可能带来更多优势。奇美在今年5月也宣布将以其自有品牌“CHIMEI”正式进入大陆市场,产品以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为主。
寒冬将至
液晶面板行业的特点是“三年强,两年弱”。在奥维咨询副总裁文建平看来,2008年的液晶面板行业正处在“两年弱”的起点。
由于液晶行业的景气度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较多,经历了2007年的增长和2008年的经济下滑后,大屏幕液晶电视并没有业内预想的那样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大尺寸液晶面板厂商下切市场,挤压较低世代生产线市场及利润空间,液晶面板价格开始进入高位回调。
文建平指出,液晶产业已经经历了几轮寒冬:例如1997年之前的过度投资引起的产能过剩和市场预期过高导致了1998年的价格下跌、市场低迷和投资减少;在此之后1999年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刺激下售价上升又导致了2000年整个产业的扩充产能,但在2001年时则又出现了供给过剩、日本供应商纷纷减少大尺寸领域的投入;而2002年低价刺激下需求被快速拉升,又导致了新一轮的投资扩大,随后的2003年到2004年又出现了市场不景气和投资减少。
文建平不认为此轮产业调整会马上再出现2007年时的价格持续跳水、面板企业巨亏的情况,但2009年下半年一些高端液晶屏生产线陆续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放大,在需求不能同步增长的时候,液晶面板行业将可能再度进入更加严峻的“寒冬”。
当日韩企业主攻高端第九、第十代液晶生产线的同时,国内对低世代液晶面板的投资仍在继续:京东方在成都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已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9月,京东方宣布还将在合肥上马一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总投资175亿元,不迟于明年3月份动工,预计2010年第四季末投产。
(编辑:于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