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过冬整合传闻盛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月的江南,天气变幻无常。
王军(化名)的心情也正如这天气一般起伏不定,作为江苏一家生产组件的太阳能企业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在过去的几个月他的业绩出现了巨大的下滑。
但王军说,他们还是幸运的,去年四季度至今,已经有350家组件企业倒闭歇业,至今已经只剩下约50家。
2月4日晚,有半导体企业的政府公关人士提醒记者注意坊间传闻,鉴于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危局,政府很可能出资协助几家有代表性的晶体硅厂商进行行业整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对于这个传闻,王军并不太相信,“钢铁、汽车、轮船等等产业的振兴政策已相继出台,光伏产业的扶持计划还难见分晓。”在他看来,这只是从业者的期望而已。
减产裁员过冬
王军说,目前太阳能企业都不景气,但是作为硅原料的上游生产商的日子会比靠卖组件度日的中下游企业日子要好些,“卖组件本来利润就低,如今又销售困难,银行也不贷款,资金链随时可能会出现问题。”王军说。
也正因为如此,350家组件企业迅速在危机中倒闭。
而据银行界人士对记者透露,行业龙头无锡尚德正在接触一些投资人士,希望获得资金支持并不是秘密。
“像尚德这样的企业,处于链条的中下游,目前受到影响最大,因为在这个环节的企业,往往都是走现货,长期的协议合同很少,尽管一时现货价格可能很高,但受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来运转,所以一旦银根紧缩,资本市场也失去融资功能,之前过渡扩张的产能就会成为大麻烦。”上述人士对记者说。
此前,尚德的财务状况曾出现了自2005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下降。在去年11月底,尚德董事会主席施正荣对外宣布,该公司的第四季度毛利率为零。
“过年之前,尚德公司取消了所有的月度、季度奖金,也取消了带薪加班,一些人被裁掉或被放了长假。”一位已经离职的尚德员工对记者说,他是尚德被裁掉的数千人之一。据他了解,公司减产的幅度也在50%左右。
而据江西赛维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受淡季效应需求不振影响,其实际营收约为4.25亿-4.35亿美元,比预期跌了20%以上。毛利率则为10-13%,比预期下降约8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原计划2008年年底投入量产的首期年产能6000吨的多晶硅厂业也延至2009年中,预计2009年可望开始运作至最佳状态。赛维也下调了2009年的营收预估。
“光伏产业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只是目前遭遇到了大环境下的系统性风险。”江西赛维总裁办公室主任姚峰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冬季原本就是欧洲一些国家日照最少的时候,这时候对一些企业而言订单是很少,不仅仅是光伏产业,每个行业都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其他行业,光伏受到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
姚峰说,赛维手里都是长期供货合同,虽然这比现货要低不少价格,但比较稳定。
“光伏产业此轮的调整期可能持续6到16个月,但光伏产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受到影响最小的行业,我们认为光伏业将在危机后最早复苏。”赛维董事长彭小峰数次乐观的表示。
经济危机助行业整合
让一些匆忙进入光伏行业的人没有想到的是,经济危机让他们提前遭遇洗牌。
2008年6月至今,硅片现货价格由58元/片跌至40元/片,电池片价格由3.47美元/瓦跌至2.63美元/瓦,整个行业由非理性成长进入挤泡沫阶段。
“2009年,太阳能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无锡尚德海外成功上市犹如一个催化剂,太阳能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前景被看好,众多投资者纷涌而入。
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业界对2009年太阳能市场吸收的产能估计在7GW,但即便目前所有的光伏工厂都停止扩产,2009年的供给也将超过9GW。
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让市场的泡沫破灭:多晶硅的价格的暴跌则让企业遭受了库存跌价的巨额损失,以及融资困难的现实困境。
王军说,这也是传闻盛行的原因。“政府通过出资扶持大企业收购小企业,达到产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目的,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但不一定能实现。”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产业基地,但太阳能发电的技术环节却并不在国内,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充当了“中国制造”的角色。
据了解,光伏产业的链条分为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在整个结构中,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结构,而在利润的分配上,则是上游占到了大头,高纯度硅料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而目前高纯度硅的核心技术,则被日本、美国等国家企业垄断。
“一般来说,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需要有三点基础,这就是资金、技术和市场,但企业基于丰厚的利润,总是先上马再解决问题,这就为日后的发展带来隐患,危机一来,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一位多年从事太阳能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虽然太阳能产业的前景非常好,但金融危机之下,洗牌在所难免。”分析人士说。
行业政策缺失之困
尽管中国太阳能企业正遭受迄今为止最大的冲击,但多位企业管理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表示看好这一行业。
据记者了解,在2007年,国内市场所消化的产品只占国内光伏企业总产量的1%—2%,也就是说,约有98%左右的光伏产品的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而这就意味着,海外市场的需求将决定我国光伏企业的命运。
“即便遇到了经济危机,海外太阳能市场的需求还是有的,寒冬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小轮的反弹。”一家太阳能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一些欧洲国家对太阳能的支持,很多国家的支持力度反而更大。
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对光伏应用有多种政策扶持。如德国政府补贴企业70%光伏发电成本,允许太阳能光电入网;新加坡对进入国内的光伏企业免10年税收,企业研发资金的50%则由政府提供。
而相较于国外,我国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由于无法获得政策补贴,光伏发电高企的电价根本无法和普通的火电价格竞争,也就根本无法开拓国内的市场。
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杨德仁就认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滞后于产业发展,相关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也严重缺失,“目前在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仍是民间推动政府的形式。”
“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里没有光伏产业的份,就是如今的很多新能源政策也严重过时,中央也缺乏一个对整个产业的详细规划,企业都是先干了再说,自生自灭。”王军抱怨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经历,“我们企业在进口半导体废片提纯原料硅时,被认定为电子垃圾,需要征收高额的进口税,而在出口时却又不享受任何出口退税,这是不合理的。”在他看来,国家决策部门对光伏企业有些“误解”。
“很多人都认为,光伏产业是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事实上这被放大了。在这个行业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污染大户,只要生产正规,并不会造成污染,光伏企业远比一些化工厂、钢铁厂要‘清洁’的多。”上述人士说。
在他看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造成了一种相对灰暗的生存空间,一些有背景的企业便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或者支持,一些企业要靠关系才能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