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系统组装SI厂产业合作模式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面板Panel厂商面临全球景气影响终端市场消费需求下,2008年第三季开始陆续减产因应,希望有助于稳定2009年的供需状况,但供给仍多的电视面板所引起供给需要消化问题,也使过去液晶电视产业单纯由面板供货商供应面板交给系统组装SI厂商组装成整机后交给品牌厂商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严重冲击。
另方面,在面对生产毛利渐低与市场变化性复杂情况下, SI厂商不仅需为不断滑落的终端价格做成本缩减的努力,甚至必须思考有无提高本身设计能量的技术支持机会,或如何藉助渠道或品牌力量以取得接近更多市场机会。因此,系统SI厂与面板厂或品牌厂间的合作模式也越来越复杂,类型也由原来的投资合作、生产合作进步到设计(design)合作或渠道合作。
每种模式,SI厂商考虑重点均在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因此合作模式包括有彼此投资以带进客户的依存合作、考虑节省面板成本的模块技术合作、面板厂与系统厂合作一贯生产作业以简化设计与运筹时间的提供客户整体技术方案合作,或系统SI厂通过利用知名品牌营销到各区域市场的开拓合作的模式等。每种合作模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不同,其后续发展及影响效果亦大不相同,尤其在总体经济因素可能干扰产业原本发展趋势时,SI厂更需时时借着整合上下游力量,弹性运用不同合作模式,找出最佳着力点,以避免耗用太多资源于错误的策略上。以下就针对2006年以来,所产生的几种产业合作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合作意涵及可能产生的风险。
SI厂受Panel厂直接投资合作模式
日本面板厂的发展背景多具有终端品牌支撑或由各品牌彼此承诺而共同出资建立而成,比如Sharp就拥有自己的面板厂及与Sony合建的G10面板厂,而Panasonic、Hitachi、Toshiba则拥有合建的IPS-α面板厂等。
韩系厂商更是在液晶电视甫发展之初,即全力发展各世代的面板产线,因此包含SDI与LGD均拥有产能庞大的面板线,不仅可供自有品牌使用,更可外卖予其它电视厂商。
而台湾面板厂商则延续过去IT制造的经验模式,以专业代工厂自居,因此多不涉入品牌的经营,以确保与代工客户的关系维持,因此诸如 AUO、CMO、CPT与HannStar等,均将业务重心摆在以供应所有液晶面板应用的需求为主,惟独AUO与CMO因其电视面板业务比重较高,因此也陆续投资更大世代线以提供电视厂商所需
与日、韩拥有自有品牌以成电视面板出海口的策略不同,台湾面板厂除供应终端电视品牌制造商以外,也供应为数众多的电视代工厂,因此Panel厂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投资电视组装代工厂,加强客户关系,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代工厂过去与品牌电视厂商的合作,来为面板厂带进新的品牌客户,以期进一步改善客户比重组合关系。
因此包含AUO当初投资佳士达(Qisda)与CMO于07年下半年投资冠捷(TPV)与CPT投资唯冠(Proview)均是如此的思维,以解决其面板客户来源不足的困境。
SI厂与Panel厂合作LCM厂合作模式
过去SI厂商多向面板厂采购已完成背光模块组装的面板模块(LCM),不过自2009年元月起,欧盟即将针对包含背光模块的面板课征关税,因此电视组装厂商若在当地无面板厂可提供面板,则纷纷采取向面板厂采购Cell面板,再设立LCM模块厂进行后段加工,以避开关税障碍的方式处理,如Toshiba与LGD在东欧合作LCM模块厂,就是一例。
此外,受终端价格持续下滑影响,电视品牌厂商与SI厂商皆须思考如何进一步节约成本。在电视制造的材料成本部分,比重最高的仍是液晶面板,不过在次世代液晶产线陆续开出,电视面板供应量增加后,面板报价持续滑落,因此SI厂除了关心面板报价的波动外,也希望能掌握更多关键零组件的来源,以寻求持续cost down的可能,其中,切入面板组装的Module制程,除可将面板与整机的电源进行整合外,更可简化如铁件等机构部材的使用,降低重复设计,进一步节省成本,故成为SI厂商最一致的发展方向。
而在SI厂开始积极整合上游LCM后段模块的组装以提升制程的一贯性与成本能力掌控性后,更可藉此进一步解决过去家电品牌厂商在单独组装背光模块时,调整影像或色彩可能发生色彩失真或不均匀现象。是故,SI厂商利用与面板厂合作消化多余面板库存的时机,运用LCM合作模式取得技术援助机会,进一步在成本控管与影像调整上得到具体突破,如Skyworth与LGD及TCL与Samsung合作成立LCM厂即是范例。
目前40”以下的电视面板模块通过Panel厂将完成电极数组制程(Array)与灌注液晶完成面板组装制程(Cell)的Cell模块交由SI厂进行背光模块(Back-Light ; B/L)与驱动IC进行组装并完成测试之LCM合作模式已无技术上瓶颈。
SI厂商透过面板模块的参与,在机板设计可达成模块和整机的共享电源管理设计(LCD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LIPS)与模块时序控制(T-Con)和整机信号处理(Video Board)的整合设计,并可进一步避免模块和整机共享结构的重复,尚可减少包装和运输环节等成本。此外,SI厂透过与Panel厂合作以涉入LCM模式,可进一步提升系统SI厂组装的能力与节省成本并克服关税问题。
SI厂与Panel厂合作一贯厂合作模式
不过,在Panel与SI端之间设立LCM厂,虽可提升技术设计能量与节省成本,毕竟液晶电视仍须考虑面板设计能力与影像处理能力,若厂商影像处理能力凌驾面板效能之上,则精致画面不易呈现,反之亦然;另外,从Cell组装成LCM虽减少成本,但此类LCM多是针对特定机种,各个厂商较难互用,因此多一个生产程序,也代表多了一道库存管理的风险。
为改善以上问题,目前有Panel厂商与SI厂采取整合Panel端到组装线的一贯设计及作业模式,由面板厂提供人员及技术,配合整机设计的机构工程(Mechanical Electrical, M/E)与电子工程(Electronic Electrical, E/E)进行LCM现地设计与生产,之后将面板模块直接移转给组装线进行生产,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实时获得解决,甚至在新机种研发时,也可大幅缩短更动设计的时间。
因此这种方式对SI厂而言,其可获得更高质量的面板供应来源及技术支持,且藉系统组装厂商透过液晶模块与液晶电视的共同设计研发与制造产品,不仅可整合制造流程,还可缩短整机的设计与组装时间以更快推出新机种于市场,借此避开与品牌大厂进行价格竞争的困境,也有助于整体效率提升,以符合客户的运筹及成本要求。[!--empirenews.page--]
此种模式不仅提供自身的技术解决与成本缩减方案,更可为技术量产能力较弱的品牌厂商带来更多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整合上游资源后,可更动产品设计以产生差异化之处,也由过去仅能针对液晶电视的画质或画面做改善处理,更向前延伸到产品外型的设计,例如通过面板与电视电路板共享电源供应器或减少电路信道及变更边框(Bezel)来达成包含薄型化与窄边化等外观创新等。因此,此种合作模式对SI厂而言,有助向其它技术能力较弱的品牌厂商接单,抓住前述市场续增下的Outsourcing商机。
日前AUO并购Qisda电视部门成立的景智科技的模式,便是结合上下游厂商的研发设计与快速运筹能力,对设计能力较弱厂商或品牌大厂外包技术含量较差之机种,提供产品差异化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争取更多代工客户的订单。
SI厂与Panel厂合作进入新市场合作模式
由于过去系统SI厂与客户的合作均以布局主要出货市场如北美及西欧为主,包含产品外观设计与电视功能使用设计也多以出货地为主。不过,近来由于北美及西欧的液晶电视销售增长力道逐渐趋缓,因此从Panel厂商到SI厂商及Brand厂商积极想打入如中国等新兴市场。但面对此一广大市场,部分Panel厂与SI厂或因资金不足导致规模经济受限,或因成本控制能力不如当地品牌厂商,而可能出现面对新兴市场高度增长,本身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憾。
一方面为转向新兴市场机会准备,一方面也为因应面板过剩挑战及得到更多技术援助以节省成本考虑下,目前有Panel结合SI厂商成立新的SI组装厂以集中个别资源,通过彼此互补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在新兴市场布局,如乐金显示器(LGD)与瑞轩(Amtran)合作成立新的SI厂-乐轩科技。
由于Amtran持有北美液晶品牌大厂Vizio绝多股份,为协助Vizio布局中国市场,因此其透过在区域新兴市场由上游携手中游组装模式,与上游面板Panel厂-LGD合作,以期迅速提升在新兴市场布局的效益,把握新兴市场崛起机会,并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
SI借助品牌打进市场合作模式
由于整体液晶电视增长率逐年趋缓,厂商竞争状况日趋激烈, 终端价格也因投入者众多而不断下滑,导致部分品牌厂商开始亏损连连,也开始思考退出市场的可能性。
不过由于液晶电视属家电性产品中的大宗应用,因此过去家电大厂在发展全系列家电产品时,均以液晶电视为主要发展目标,然而在液晶电视产品投资与获利回报的关系不成比例下,纷纷计划结束液晶电视的销售。不过,家电大厂多有完善的市场渠道布局与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开始有SI厂商希望利用其产品商标及名称,直接接近消费市场,如Funai买下Philips的北美市场五年的商标使用权即是最近的例子。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电厂商由于投入液晶电视的时间较晚,因此希望能找到技术能力足够且能配合当地营运模式的组装厂商共同合作以降低风险,所有有家电厂商与熟悉渠道模式与市场特性的系统组装厂商合作,包括品牌厂GE与代工厂Tatung的合资模式,希望共同抢进北美市场。(文:詹馥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