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7即将上市 多点触控技术争齐斗艳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Windows 7要打造全新且友善的触控接口,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六月的Computex和光电周刚过,或许有不少人和笔者一样,在展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是:Windows 7将上市,那有什么候选的技术能实现其多点触控的新接口功能?在微软的展位已展示多台支持多点触控屏幕的笔电和显示器,其背后的技术以投射电容式、矩阵电阻式为主;会场上也有厂商展示光学式解决方案(CCD/CMOS),适合中大尺寸的显示器应用。
光电周中,包括友达、奇美、中华映管等面板大厂纷纷展示其In-cell(内嵌式)及On-cell(外加式)的触控面板成果。其中内嵌式具有许多好处,例如可简化整体制程、节省材料、提升亮度、让面板变薄等,而在触控接口愈来愈流行的趋势下,也难怪面板大厂一个个都投入发展这项技术。目前可行的方式包括电容式、电阻式、光影像式(LCD内嵌入光耦合组件)、压力式等,但由于制程良率不佳及操控性未成熟等问题,显然仍不足以成为眼前Windows 7产品的候选技术。
其实要选触控技术,先决条件还得先决定面板的大小。以NB(10~15吋)及中小型显示器的面板来说,电容式是目前最热门的选择。今日市场上又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传统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厂商,采用ITO薄膜/网印制程,能够提供较低的成本;另一个阵营则采用ITO玻璃结构/黄光制程,能够提供较佳的外观及硬度,主要是具备彩色滤光片制程的厂商。他们都摩拳霍霍,准备抢占这一波的新兴市场。
然而电容式随着面板尺寸的变大,其可行性就愈来愈低。主要的瓶颈包括感测线路的复杂度、讯号干扰问题、扫描及运算的负荷等。因此,较大尺寸的显示器可能会偏向采用光学式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在屏幕边缘装多个影像传感器,透过触控的遮旋光性来运算得出多个触控点。此作法不需布复杂的感测线路,较不会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
此外,在中小尺寸的市场中,电阻式仍然是比电容式更具成本优势的技术。为了达到多点触控的要求,既有厂商积极研发矩阵电阻式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将两片ITO分别蚀刻成纵向及横向的矩阵结构,进而能得到多点位置。目前已有多家厂商开始提供这种解决方案,不过,如何做到真实多点及顺畅的操控性,仍是有待加强之处。
综上所述,要实现Windows 7在PC及NB市场的多点触控需求,目前确实已有一些可行方案浮上台面,而基于成本、效能及面板尺寸可用性等条件,这些技术各有其优势及限制,因此初期可望各自抢得一片天。不过,即使硬件上已可找到触控方案,但在其上层的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支持上,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举例来说,在屏幕上进行文字输入,仿真键盘显然并非有效率的作法,必须开发新兴的高效率触控输入法。其它需改良的还有新的触控型选单,以及适合拖拉的接口等。
iPhone的成功来自于全面性的整合,Windows 7乘势而起,未上市已造成轰动,但要形塑全新且友善的触控型操控接口,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