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显示光电
[导读] 作者:(台湾)IEK产业分析师 刘美君 时序回溯至在2000年的全球显示器市场,当时有众多新兴的平面显示技术竞争,头角峥嵘的场面堪称新一代战国时代亦不为过。从TFT LCD突破大型化的限制,藉由投资次世代线的方式,

作者:(台湾)IEK产业分析师 刘美君

时序回溯至在2000年的全球显示器市场,当时有众多新兴的平面显示技术竞争,头角峥嵘的场面堪称新一代战国时代亦不为过。从TFT LCD突破大型化的限制,藉由投资次世代线的方式,快速在平面显示器产业攻城略地,成为新一代的主流显示技术。然而人类对于显示技术与画质的追寻从未停歇,而追求更轻、更薄的面板,也成为下一阶段的技术开发方向。2008年,因为预期OLED技术发展的可能性,诸多厂商前仆后继投入,使得全球OLED产业仍承接2007年快速发展的趋势,进而呈现群雄并起、方兴未艾的局面。但在全球经济状况于2008年后半开始发生变化,也让积极发展中的全球OLED产业受到影响。

OLED面板技术特性概要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的是以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流驱动下,达到发光的显示技术。与LCD相比,OLED面板由于属于自发光的技术,不需背光源,因而可以做到比现行液晶面板更轻薄、更高亮度、170度以上的可视角度,同时因发光时的耗电量低、发热量低,能达到更为省电的表现。另外,OLED面板反应速度快、没有LCD常有的残影问题,若以塑料材质当作基板,甚至可做到可弯曲的面板。

目前的OLED面板技术,以驱动方式可分为主动式(Active matrix;简称AMOLED)以及被动式(Passive matrix;简称PMOLED)两种。而以有机发光层来做区分,则可分为小分子(Small molecule)型与高分子型(Polymer,亦称为PLED)两种。

虽然以有机材质激发光的方式,在1963年已由Pope将数百伏特的偏压施加于 Anthracene的晶体上而发现,不过因为施加电压过高与发光效率不彰,当时并未引起很大的注意。直到1987年,美国Kodak的邓青云博士(Ching W. Tang)与Steve Vanslyke,以真空蒸镀法制备出多层结构的OLED组件,达成了低操作电压与高亮度的表现,OLED技术才逐渐的获得全球业界的瞩目。正因OLED 技术省电与优异的亮度表现,不止可以应用于面板领域,也逐渐将触角延伸至照明的用途,堪称业界的明日之星。

大约在2005年之前,主要应用于商用OLED面板的技术为低分子PMOLED,因为构造单纯,使用低分子的有机材料进行成膜,主流制程为真空蒸镀的方式,包含阴极在内,大约需5-6层程度的有机膜与电极的蒸镀制程。PMOLED的商用化以单色切入,最早应用于车用audio等装置,尔后达成彩色化,逐步切入MP3 Player、PMP以及手机次面板等市场。PMOLED虽拥有构造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但因为驱动方式以扫瞄驱动,瞬间注入大量电流使耗电量较大,导致组件容易劣化而缩短寿命。而当一个点的pixel劣化时,会以劣化点为中心,于纵横两方向发生pixel低落的现象,使得PMOLED大型化不易。AMOLED技术则不然,就算发生单点缺陷,也只会在该劣化点产生缺损,而不会如同PMOLED一样,发生劣化点扩散的情形,这也让厂商转而以 AMOLED的技术,来做为OLED大型化的另一解决方案。

另外,AMOLED技术的特点在于藉由背板以TFT驱动电路,面板当中每一个 pixel皆独立运作,达到连续发光的表现,同时驱动电压低,耗电量也因而下降,组件的寿命也较长,较适合应用于大型的产品。然而,AMOLED目前在制程上仍以真空蒸镀方式作为主流,受限于大面积化时的成膜均匀性,制程良率尚无法与TFT LCD技术相抗衡,因而在成本上仍居于劣势。2007年,Sony虽然率先推出11寸AMOLED TV的商用化产品进行贩卖,然而受限于良率与价格的因素,还未能分食LCD TV与PDP TV的市场,成为主流商品。目前商用化AMOLED仍以中小型领域出发,藉由切入手机主面板、数字相框等产品,强调省电、轻薄等面板特性,以期逐步打开应用市场。

市场现况与展望

2006年,由于市场发展受限,全球有多家厂商退出OLED研发与生产后,也使得 2007年OLED产值仅较2006年成长13.8%,为583.3百万美元。然而SONY在2007年推出11寸AMOLED TV产品之后,市场似乎又对OLED技术重新燃起希望。依据IEK预估,由于厂商在纷纷对AMOLED加码投资的效应下,2008年全球OLED产值成长幅度达到21%,达到705.8百万美元。

然而因2008年中以后,全球经济局势的急转直下,不论是AMOLED或是 PMOLED面板价格都逐渐受到压缩,在价格无法与TFT匹敌的状态下,出货量也随之下降,使厂商投资扩产与产值成长力道随之衰减。在预期2009年市场景气应无明显好转的情形下,2009年全球OLED产业产值成长率将减缓,估计仅成长8%,来到762.3百万美元。而依照目前对总体经济预估的数字分析,2010年景气应可以逐渐回复到2008年之前的状态,预估2010年开始,全球OLED产值将能够随着景气复苏而加快扩张的脚步,2011年时,应能达到1,052百万美元的规模。(图一)


重要厂商动向

鸭子划水的日系业者

1.东北Pioneer

东北Pioneer为全球首家将OLED商品化成功的厂商,东北Pioneer早期专注于PMOLED技术,尔后曾在2002年与Sharp、SEL共同合作成立ELDis,期望结合Sharp在CGS方面的优势与东北Pioneer 在OLED的研究经验,做为公司前进AMOLED产品的跳板,企图发展LTPS为背板的AMOLED技术,但是由于技术开发一直处于无重大突破的状态,因此合作的关系于2005年径行终止。此后,东北Pioneer将主力全数放在PMOLED产品的生产上,手机次面板占出货量6成以上之比例,另外少部分则是车用audio以及touch panel等产品。目前东北Pioneer将生产实力全数集中于米泽工场,生产线为area color PMOLED2条,full color PMOLED1条,3条生产线总计应可达到月产2百万片的产出。

2.Sony

Sony大约在90年代初期投身于OLED技术的开发,2004年9月,该公司首度推出搭载自行生产的AMOLED面板的PDA产品「PEG-VZ90」,此后Sony以热情持续不断投注在更大型AMOLED面板的开发,堪称为日本业界投身AMOLED最积极的业者之一。2007年春天,Sony在Display 2007(Finetech Japan 2007)会场演说中,除展示27寸AMOLED TV产品外,更宣示于同年度将发售“XEL-1”11寸AMOLED TV产品。Sony的AMOLED技术名称为“Super Top Emission”,因为采用top emission的形式,实现了高开口率、高对比度(1,000,000:1)的优异影像表现。11寸的AMOLED TV采用LTPS背板,27寸产品则是使用a-Si TFT基板,再施以laser annealing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过目前27寸产品所使用的制程似乎在量产化上遇到了瓶颈,而迟迟未见商用化产品问世。[!--empirenews.page--]

2007年,Sony持续投入在塑料基板上的Organic TFT的开发,同时也是首度实现以Organic TFT(OTFT)为基础的full color OLED面板,分辨率达到160×120(80ppi),其OTFT所使用之半导体层材料为pentacene,制程温度可降至130℃,达到塑料基板所需之低温制程。

以Sony的生产体制来看,OLED面板的制造由TV事业本部所统辖,生产主力集中在Sony Mobile Display东浦事业所(原ST-LCD)。Sony投入约90亿日圆,发展从背板到封装一贯化制程面板生产线,月产能约30万片(以2寸面板换算)。东浦事业所的生产线设备由Sony单独投资发展,而OLED TV的组装则由「Sony稻泽Tech」负责整机生产。2008年Sony宣布将投资220亿日圆于TFT工程设备以及OLED成膜设备,在现有生产工厂中,再增设一条3.5代的生产线,并在未来将生产尺寸提升至20寸以上,并试产40寸AMOLED TV。

大鸣大放的韩国厂商

1. Samsung SDI。

Samsung SDI原本在2002年时,与NEC携手合作共同开发OLED技术,然而到了2004年底态度转变,Samsung SDI结束与NEC的合作关系,将OLED的技术开发部门并入Samsung SDI集团内。2007年,Samsung SDI AMOLED面板产品开始量产,主力技术为小分子。该座厂房原本投入约4655亿韩元,月产能150万片(2寸换算),2008年所生产的5款面板均切入全球主要手机品牌,热销的程度让Samsung SDI得以改善PDP事业所带来的严重赤字,成为公司的获利金机母。

Samsung SDI的技术重点在于full color再现所需的Fine Metal Mask的有机材料均一分布、高精细的蒸镀技术、pixel正确控制的驱动电路技术。目前Samsung SDI的驱动背板的来源为天安工厂所生产的LTPS TFT(730×920mm),但位于釜山的AMOLED面板生产线所对应的尺寸为370×470mm,因此制程上釜山工厂在进行蒸镀时会将LTPS基板进行对半裁切加工。2008年Samsung SDI再次宣布,斥资5,518亿韩元5.286亿美元,扩增AMOLED面板产能达5倍,预计届时每月2寸面板产能将达900万片,较目前150万片高出5倍。


IEK分析

1.PMOLED成长受限,AMOLED成为群雄必争之地

2000年初期,在各类平面显示技术互相竞争的主流地位的同时,OLED技术曾经也是其中的要角。当时PMOLED率先成为量产的先行技术,也让投入厂商对后续的AMOLED技术的开发更为跃跃欲试。然而2004年开始,AMOLED 的技术发展似乎出现瓶颈,让许多厂商纷纷求去,归咎其原因,还是在于制程的不稳定以及材料本身的限制。AMOLED的沈寂让OLED技术只剩PMOLED 在消费市场当中独自奋战,PMOLED以鸭子划水的姿态,运用其轻薄、省电的优势,逐步的取代TV/STN的产品,在MP3 Player、PMP以及手机次面板等产品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因本身技术的限制,造成可应用产品范围受到压缩,无法更进一步的拓展市场。未来 PMOLED因为出货量将不会再有大幅成长,再加上产品单价势必将持续走低的影响下,其产值将维持平稳的状态。

AMOLED的状况则是另一股新兴的势力,2008年Samsung SDI的AMOLED手机面板成功的切入Nokia、日本的au(au by KDDI)等手机产品,并且为Samsung SDI创造极大收益之后,AMOLED技术正试图复制液晶面板过往的发展历史,以小做起,逐渐扩大面板尺寸,重回商用产品市场的战场。依据Samsung SDI的AMOLED产品规划,2007年将先由2寸的手机与MP3 Player用面板打头阵,2008年再切入PMP所需之3-7寸等级的产品,2009年再扩展至NB与TV用的10-30寸级的面板生产,AMOLED 的市场渗透,似乎是另一场战争的开端。

然而日系业者也不会在这场战争中缺席,因为失去了在液晶面板的优势,要重新夺回显示技术的发球权,AMOLED技术将是日本厂商的下一场豪赌。挟带设备与材料的优势,Sony与TMD等厂商的态度呈现极度坚决的态势,Sony在 2009年宣布和Seiko Epson合作,除了自身所拥有的3代与3.5代LTPS产能外,也能够取得Epson旗下的3.5代以及4代的面板产能。其中Epson的产能除 LTPS技术外,也包含a-Si的生产线,这是否将是协助Sony在AMOLED面板量产扩张的前奏,非常值得玩味。而TMD则是值得注意的后进,TMD 的优势在于对LTPS基板量产的极佳稳定性,另外,TMD不论是在高分子或是小分子的AMOLED成膜技术开发上,都已布局许久,TMD是否会成为韩商的下一个威胁的竞争对手,也非常值得注意。

2.大型化AMOLED的发展,决定于制程与材料的突破

前述曾提及,不论是日本业者或是韩国业者,最后发展的目标,都是朝向大型化来做发展,特别是TV产品。然而,AMOLED的大型化不只是在于面板面积的扩大而已,分辨率、色在线性、辉度、寿命等…,都是一并被要求的课题。在背板的制作上,目前为了实现高mobility,让TFT得以提供更充分而稳定的电流,厂商普遍偏好以LTPS技术的基板来做为AMOLED的背板,然而LTPS基板制作工序较为繁复,需要较多的光罩和雷射退火的制程,造成throughput较低的状况,若LTPS表面结晶出现缺陷,容易形成Mura,也被认为 LTPS基板的应用障碍。a-Si的基板则因制程成熟,容易实现大面积的量产化,因此被视为另一个大型化解决方案,但是a-Si基板仍必须克服TFT起始电压偏移较大与mobility较低等缺点。

OTFT(Organic TFT;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开发也是印刷式电子制程技术的一个关键,目前虽然OTFT的Mobility已经可以达到a-Si的水平,但是组件的稳定性仍然有待突破。小分子系OTFT层一般使用真空热蒸镀方式形成OTFT,而高分子系OTFT层常使用Inkjet Printing或Spin Coating形成有机薄膜,其制程温度都可控制在低于80℃以下,适合塑料基板的低温制程。就目前技术而言,相较于高分子系OTFT,小分子系OTFT 其组件特性较佳。目前OTFT的缺失在于的驱动电压较高、组件漏电流较高,组件稳定性与均匀性仍有待加强。

在制程方面,有机材料的成膜也是重要课题,过去的做法是以做法是在真空中以 spin方式成膜,但这在AMOLED面板大型化时变的不切实际,同时也不利于全彩化。现在常用的真空蒸镀的方式让基板一边移动一边进行蒸镀,也得到了较好的产出效果,但真空蒸镀的方式在大型化时必须克服材料使用率偏低的问题。Inkjet的方式则是另外一个新兴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节省材料。不过 Inkjet制程必须搭配高分子有机材料,同时喷墨头的稳定性、墨滴定位以及成膜的均匀性都仍在研发当中,亟待未来的进一步演进与突破。[!--empirenews.page--]

(编辑:曾聪)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