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电容触控技术更得笔记型电脑青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虽然目前在个人电脑(PC)市场上,绝大多数桌上型电脑产品均采用光学式触控实现多点触控功能,但对笔记型电脑而言,光学式架构的厚度仍是制造商导入时的一大顾忌。这片真空地带已引发电容式触控厂商投入角逐,惟考量触控方案的成本与良率,结构相对简单的表面电容技术,颇有凌驾可支持真实多点触控的投射电容的态势。
台企万达光电总经理叶恒铭认为,投射电容式触控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在中大尺寸和电子纸应用上,表面电容低成本高透光性的特性才是最适合的技术。
万达光电总经理叶恒铭指出,从量产的观点来看,现阶段具有量产能力的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控技术,非表面电容莫属。举例来说,投射电容式所使用的触控膜结构可达二至五层不等,相较之下,表面电容只须用一层氧化铟锡(ITO)玻璃即可,因此不管从薄膜本身,或是终端客户的组装量产制程上,表面电容都比投射电容更有优势。
除材料成本外,产线上如何有效率地完成触控薄膜与触控晶片的匹配调校,也是制造商考量的一大重点。目前,厂商在手机与可携式导航装置(PND)等小尺寸面板应用中导入投射电容技术时,由于面板尺寸小且须调整的连线数量较少,因此多半是以手工进行匹配,然而在笔记型电脑等中大尺寸应用时,手工调校的人力与工时,便不符成本效益。
美中不足的是,表面电容技术只能支持单点触控,因此仍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期望。对此,叶恒铭援引微软所进行的使用者研究分析指出,目前一般消费者即便购买了可支持多点触控的硬体,仍有高达80%左右的操作动作属于单点触控。因此,考量到终端产品的性价比,表面电容还是有获得消费者青睐的潜力,且表面电容技术可透过韧体模拟的方式支持基本手势操作,可进一步缩小两种技术间的差距。例如万达的韧体研发团队便已研发出可以支持手势旋转、缩放等功能的韧体解决方案。 (编辑: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