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代液晶面板大批上马应警惕两点风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两岸合作稳住基本面
综观2009年,液晶面板产业出现了大幅波动:2009年第一季度,液晶面板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下跌态势,价格低至谷底;液晶面板企业大幅缩减产能,第二、三季度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价格大幅回升,至第三季度达到顶峰;第四季度,产能恢复使得供需趋于平衡,面板价格又有所回落。两岸的合作,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熨平了这轮产业波动,淡化了负面影响。
“与大陆彩电企业合作,首先是产能获得了一定保障。”奇美电子董事长廖锦祥表示,“2009年,仅奇美电子就向大陆销售了 1250万片液晶面板, 2010年预计将达到1850万片。大陆市场已占奇美液晶面板产能的37%左右。”
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2009年也可谓丰收之年,除重新从日韩企业手中夺回国内市场七成市场占有率外,销售额、利润均表现良好,“从彩电企业已经公布的财报来看,2009 年超过历史上的所有好年头,是销售额和利润双增长的丰收年!,例如,创维上半财年盈利达6亿元,海信2009前三财季盈利也超过3亿元,TCL则全面扭亏为盈,可谓经营和利润的双丰收年。”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其主要得益于市场的爆发,给了我们成长空间和利润,但两岸合作、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更是恰到好处的顺风车也是锦上添花。”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表示:2009年初,由该协会牵头,9家国内骨干彩电企业与台湾3大液晶面板商达成合作意向,初期签订了1250万片的采购意向,金额总计达22亿美金。6月份,9家中国彩电企业又将订单规模提升至44亿美金,但由于面板企业正在恢复生产过程之中,产能供不应求,最终采购金额为34亿美金。经过这次合作,中国大陆对台面板的采购比例由之前的30%提高到近60%。
“2010 年,53亿美元的订单将对台湾出口产生非常大的正面影响,4月份,12家企业将会在台湾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敲定细节。去年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主要源于玻璃基板缺货,相信今年这个问题不会很大。” 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表示。
两岸合作的背后,则是中国市场释放出的巨大消费需求,“2009年,中国大陆液晶电视销售量接近2500万台,预计2010年将达到3500万台,2011年达到4000万台,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消费国。”王志刚预测。在产能方面,按照工信部统计,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产量为 6780万台,预计2010年将达到8000万台;2012年,预计全球2亿台液晶电视中,由1.2亿台将产自中国大陆。
面板投资热潮下的隐忧
目前,中国是全球液晶电视产业的第一大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市场,一到两年后,还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消费市场,但截至2009年底,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悉数进口,与自身的市场地位格格不入。无论是外商外部投资还是大陆中国企业的自主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已成为中国市场发展之必需。
“2009年,全国有超过 10个城市建设或计划建设13条6代及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 8代以上为6条。我们3年前甚至5年前就想看到的场景,今天终于看到了。”在2009~201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年度发布会上,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表示,“但赞歌唱多了容易麻痹思想,我们更应该分析我国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出现和有可能面临面板的问题。”
12问题1. 主体过剩
“产能过剩”是一个主要忧虑,而该年度发布会上,创维、TCL、海信主流彩电企业负责人均表不赞同,他们都认为,在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起步之初,讨论产能过剩即不科学也为时尚早。
对于这个问题,周子学认为,目前国内计划投资的高世代线中,除了个别项目为本土企业主导外,多数项目都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企业为主导,“这本身是一种产业转移,是比较优势的后果,如果未来中国出产的面板质量最好、价格最便宜,世界产能都会向中国的转移。各个主体会根据市场主体对市场前景做出判断,所以一旦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力量会通过各种形式淘汰,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强国。”
“与其担心产能过剩,不如担心是否是主体过剩。”周子学表示,“在一个省份或邻近区域中,不存在太多物流成本,因此也不应该出现一个省份好几个城市同时建设的局面,这样的布局是不合理、不经济的。”杨东文也表示,“未来中国市场应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液晶面板生产基地,但每个区域的主体应该尽可能集中,而不易过度分散。”但从表1中的布局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忧虑似乎难以排除。
市场主体的分散首先会导致资金、人才、技术的分散,“面板产业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如果主体分散、人才和技术分散,最后很可能是谁都做不好。”
此外,“面板产业融资强度大、融资频率高,如果融资问题不能解决,形不成多条生产线优势,企业将长期面临困境甚至绝境。”周子学说,“面板企业投入第一条生产线,将意味着会投资第二条、第三条,投资规模甚至要到几百亿上千亿,即便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的企业能找到几家呢?因此,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将要面临的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企业过多的问题。”
如何防范甚至解决这个问题,周子学认为,“这个问题只能在省内协调,中央难以协调。”但联想到2006年底,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合并案流产,以及面板投资的复杂主体,这个问题或许只能留给市场解决。“我个人判断,不出五年,一定会出现新一轮有企业被兼并或兼并他人。”
不过,从全球市场看,中国液晶面板产业一旦崛起,势必对日韩以及中国台湾的面板产业造成冲击,如果中国大陆具有比较优势的话,劣势区域势必出现产能压缩的问题。中华映管董事长林蔚山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担心:“2008年下半年,液晶面板产业正值产业下行周期又遭逢全球金融危机,整个产业跌至历史最低点,太过剩的投资造成了供过于求,三星与LG大力杀价使全球面板业雪上加霜。(大陆)建设高世代线,但必须要注意产业周期,如果供过于求的话,最后则是大家都遭殃”
问题2. 配套产业不完善
除了产业上的合理布局外,配套产业链的不完善,是中国面板业发展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empirenews.page--]
“TFT-LCD是一个极长的产业链,如果某一两个关键部件的供应没有更上,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崩溃。”杨东文解释说。因此,液晶面板产业链建设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以奇美电子为例,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创立相关子公司,在关键零组件方面,实现了稳定合理布局,自主研发彩色滤光片、由奇景光电为其提供驱动IC、奇美材料为其提供偏光板,甚至在更上游的原料方面,如扩散膜、增亮膜、CCFL、LED、设备方面都有策略合作厂商。
回到国内市场,“我国的液晶产业聚集效应尚未真正形成,高世代线的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配套元器件产业链建设。” 周子学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在玻璃基板上的布局最为靠前,但也仅为起步阶段;其次是彩色滤光片,目前的趋势则是面板厂商内置化;驱动IC方面、偏光板等方面,中国大陆布局则更为薄弱。而解决这一问题,更需要企业、政府部门的合理布局与引导。(文/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