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显示光电
[导读] 谁造中国屏世界是平的,也是屏的,全球化正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每一个角落都将充满传递信息的“屏”。这不仅将是一个潜质惊人的市场,更是兵家必争的高科技产业阵地。“屏”不仅与&ldqu

谁造中国屏

世界是平的,也是屏的,全球化正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每一个角落都将充满传递信息的“屏”。

这不仅将是一个潜质惊人的市场,更是兵家必争的高科技产业阵地。

“屏”不仅与“芯”、软件并列,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基础,更重要的,以“屏”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不仅具备资本与技术密集的特性,更是我国拥有自主创新领军企业,与国际巨头技术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

正因如此,新型显示产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3C产业突破口,被中国政府连续列入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扶持。

同样关键的是,市场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充裕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09 年我国彩电行业总产量为9590 万台,同比增长6.2%。其中,液晶电视产量6780 万台,传统显像管(CRT)电视产量2510 万台,同比减少45.9%,呈明显的加速退出之势。等离子电视产量299 万台,市场份额仅余3% 左右,基本退出舞台。这意味着液晶电视成为绝对的行业主力,液晶称王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谁来称王?中国的彩电产量全球第一,却始终停留在量上。中国彩电产业在CRT 时代造就的王者之风已然不复存在,没有屏,谈何称王。

作为占液晶电视成本70% 以上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多年来一直让中国企业爱之深、痛之切。不投资液晶面板是坐以待毙,投资液晶面板却容易深陷亏损泥淖,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一直长期困扰着中国庞大的家电、IT 产业。

海信掌门人周厚健在谈及平板显示产业的作用时深深感慨:“中国彩电制造业如果不在上游核心技术上突破,也许以后我们连为世界级企业做配套的机会都抓不住”。

长期以来,液晶面板产业形成了韩国、日本、台湾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星、LG、奇美、友达、夏普等巨头几乎垄断了液晶面板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出货量,将产业话语权牢牢控制在东亚。

“只有一个因素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企业京东方出人意料地开始了反周期扩张。”我国著名产业专家路风教授表示。

2009 年4 月13 日,亏损中的京东方逆势投建合肥第6 代,8 月又公告上马8.5 代线。以此为触发点,在金融海啸中停顿下来的夏普10 代线、三星和LG 的8 代线开始恢复建设,友达和奇美的8.5代线建设也启动起来。7 月1 日,LG Display 向韩国证交所提交了一份文件,内容显示,该公司考虑“额外”建设一条8 代面板生产线。

这使得2010 年的中国出现一股空前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热。前有三星、夏普、LG、友达、奇美等业内巨擘表态建线,后有TCL、龙腾、深超科技等跟进。据统计,自此之后,国内宣布投建的液晶高世代线已达七条,总投资额超过2000 亿元。

过度的投资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建线审批权被中央政府收回。目前,京东方、华星光电和TCL 三条线已经获批并开始建设,引人关注的“五选二”仍未有新的结果。

发展液晶面板产业已经是全民共识,但如何发展才能成功,始终众说纷纭,国内企业也在实践中探索。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液晶面板产业分别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各自的尝试,即京东方的买路进入—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模式,上广电的市场换技术模式,以及龙腾光电和TCL 的混合模式。

京东方:以创新反围剿

京东方是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军者,但面对国际巨头,京东方仍是一个追赶者。在完成技术的追赶之后,京东方又开始遭遇规模化背后的成本围剿。

判断正确

京东方科技集团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军工企业,曾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中为中国电子管技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只电子管、晶体管、显像管和第一块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均诞生于此。应该说,这家企业最具技术和创新的基因。

1993 年京东方成立之后,逐步进入CRT 显示领域,但与当时的八大彩管厂不同的是,京东方干着CRT,想着下一步。其董事长王东升断定CRT必将被淘汰,开始寻找下一代显示技术。经过考察,在当时显示领域中的三种技术趋向——PDP、TFT和LED 中,京东方决定押赌TFT-LCD,从1998 年开始技术和资金准备。

模式创新

京东方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并非独家,当时三星、夏普都已经在此领域积蓄多年。京东方对国内最大的创新在于切入方式,公司没有采取传统的市场换技术,而是跨国并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 斯蒂格勒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也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成长起来的。”但中国企业对并购相对陌生,对跨国并购更是如此,这一点上,京东方颇具开创性。

2003 年,京东方以3.8 亿美元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 的TFT-LCD 业务,迅速切入TFT-LCD 产业链核心环节,从源头获得了现代在TFT-LCD 领域内的3 条完整生产线,以及其拥有的全部TFT-LCD 专利技术、全球营销网络和包括IBM、夏普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等无形资产,一举成为世界排名第九位的液晶面板厂商。

消化迅速

2003 年9 月,京东方投资12.5 亿美元在北京建设第一条TFT-LCD5 代线,开始技术购并之后的消化吸引和实战练兵。因为技术和人才准备充分,京东方展示了非凡的消化吸引能力,5 代线成为国内唯一一条自主创新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并创造了最短建设期、最快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等业内之最。

2005 年,在技术落地生根之后,京东方开始向上攀登,经3 年努力,2008 年3 月,京东方成都4.5代线开工建设,主要生产移动用中小显示屏;2009年又分别投资175 亿和280 亿元开工建设合肥6 代线和北京8.5 代线,打破大尺寸领域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终于结束了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地液晶面板企业的技术封锁。

盈利难题

但这个行业光有技术也是不够的,同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基础之一,液晶面板与芯片类似,技术升级的同时,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降。技术爬坡能力、规模扩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缺一不可。[!--empirenews.page--]

2004 年底,液晶面板产业进入下行周期。2005年至2006 年,京东方连续亏损额达到33 亿元。2007 年行业回暖,京东方每月赢利达1 个亿以上,但时间转瞬进入金融危机,产业再遇寒冬,京东方再次陷入亏损。

与此同时,外资巨头对京东方从技术围剿转向规模和成本打压,液晶面板价格不断下降,京东方5 代线都因此陷入亏损,巨大的压力迅速传统给尚未量产的合肥6 代线和北京8.5 代线。

亏损之中,京东方不仅仍要坚持技术创新,还要逆势扩大规模,以免陷入技术优势不敌成本劣势的陷阱,积累翻身的本身,但亏损中扩张,这本身就是对投资者和经营者极大的考验,同时还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

京东方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龙腾&TCL:

石头太多难过河

与京东方的拿来和再创新不同,龙腾与TCL 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

剑走偏锋

龙腾光电成立于2005 年,由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龙腾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是国内第三家第五代TFT-LCD 生产厂商。但龙腾光电背景复杂,中方股东为国资背景,而外资方龙腾控股的背景神秘。该公司于2004 年6 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其公布的产权控制关系图异常复杂,是一家投资控股型的公司,并无日常经营业务。坊间一直传言,龙腾控股的实际控制人为全球最大的品牌鞋类生产商——台湾宝成国际集团总裁蔡其瑞。

正是这样的资本背景,造就了龙腾光电与众不同的技术背景。设立之初,日本久负盛名的TFT-LCD行业权威桥本孝久出任总经理。据称,龙腾光电拥有150 名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光电行业的工程师,是液晶面板各道工序的专家。

2009 年才刚刚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TCL 也选择了一条相似的道路。据悉,TCL 与深超科技共同投资建设的华星光电TFT-LCD 第8.5 代线总投资245 亿元人民币,并称“经过长期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在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人才等方面具有了相当的技术储备积累,已经具备了项目技术能力。”

就在2010 年台湾奇美电子被鸿海集团并购,公司内部动荡不稳之际,TCL 派出团队到台湾展开人才攻势,大肆挖角。

2010 年5 月,TCL 液晶面板项目“核心领军团队”亮相,由贺成明、陈立宜、金旴植、杜智勇、王国和、黄文君领衔的这个团队被业内人士称为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的”液晶面板行业资深管理团队。同时,这个团队成员几乎全部来自于奇美、LG、上广电、赛格等全球液晶行业巨头。

技术谜题

但是,拥有技术团队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有技术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液晶面板产业,涉及液晶屏的有效专利数量达到9684 项,几乎覆盖了面板生产工艺制造的方方面面。即便技术人员已经对技术完全掌握,一旦应用于产品,就将涉及到专利费用的问题,这也正是中国科技企业始终无法有所突破的瓶颈所在。

根据公开资料,龙腾光电在液晶面板领域已申请了113 件专利,其中已授权的有17 件。而TCL则并未就技术专利问题明确交代。

龙腾与TCL 并非不知道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但是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2005 年TCL 联合深超公司、创维、康佳和长虹,以各占10% 的方式成立聚龙光电,计划生产6 代线液晶面板。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后TCL 董事长李东生跟夏普接洽,希望透过购买技术进入液晶显示器领域,但是此事最终未能成行,夏普对于技术转让始终三缄其口。

未来隐忧

透过自主创新、购买技术实现技术突破的愿望均未实现,李东生于是把脑筋动到技术的载体,也就是人的身上。李东生认为,技术藏在人脑中,于是TCL 开始实行挖角大作战。但他同时也知道,液晶面板产业的知识产权诉讼频发。

2007 年,三星和夏普就液晶面板及模块的专利分别在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发起互讼。在双方长达两年的专利纠纷中,先后打了21 场官司,在已经有结果的7 项诉讼中,夏普胜诉5 起,三星胜诉2 起。2010 年初,双方签署和解协议。

2006 年12 月,LGD 在美国向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提出专利侵权诉讼,友达随后向LGD 提起反诉,案件于2009 年6 月进入审理。诉讼审理时,LGD 向友达要求超过6.9 亿美元的损害赔偿。历经大规模的法庭审理后,法院裁定LGD 全数侵犯4 项友达专利,而友达未侵犯任何一项LGD的专利。

两起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让众多中小面板厂商触目惊心,也让人对龙腾光电和TCL 的前景担忧,这也是李东生以明星企业家的魅力融资8.5 代线,但仍困难重重的原因。

上广电:市场换不来技术

作为中国液晶面板产业曾经的“三驾马车”,上广电有过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计划:到2010 年收入达到100 亿美元,SVA品牌成为国际著名品牌,公司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世界级公司。这一战略在上广电内部曾经被称为“做中国的索尼”。现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一场梦魇。

2009 年12 月,上广电因巨额亏损资金链断裂,以25 亿元的低价将TFT-LCD5 代生产线出售给深圳天马,宣告了液晶战略的彻底失败。

以市场换技术

上广电成立于1992 年8 月,是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从VCD、DVD 到彩电、洗衣机,上广电在家电行业多有涉足。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上广电对于TFT-LCD 的倾情投入。

2003 年,上广电与日本NEC 合资成立了广电NEC 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00 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能够批量规模生产的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该线2004 年10 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切割的面板主要以应用于电脑的15 英寸液晶屏为主。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占75% 股份,NEC 占25% 股份,五代线的技术主要依赖于NEC。

在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后,在上广电整体战略中,液晶一直是其显示产业的核心:上广电在上游其他元器件、下游消费终端业务的布局,都是围绕着广电NEC 进行。

丢市场没技术

规模不足是上广电初期最大的问题。

2005 年正当上广电5 代线生产趋于稳定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台湾地区厂商已经退出这一产品线,开始转战17 英寸的主力机型。于是,上广电领导层决定,年中转战17 英寸生产线。[!--empirenews.page--]

但是转战后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由于仅有一条第五代生产线,相比于拥有13 条线的友达等一线企业,上广电的灵活度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力缺失。

2006 年,上广电对5 代线进行扩产,意图扩大规模以提高竞争力,一次性投资440 亿日元(31.36亿人民币)。

然而,只看到规模却没有看到技术的上广电最终败北。

根据中日双方签订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执照技术转让与许可合同》,上广电NEC 除了向NEC 总部一次性支付总额为45 亿日元的技术费,还须按产品净销售价格的3% 向对方支付“技术许可提成费”。这成为影响上广电NEC盈利的一道硬伤。

“上广电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加工厂。以采购材料为例,核心技术在手的日方,只要声称是技术要求,就必须买他们提供的高价材料。”上广电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评价上广电的技术策略。

技术上处处遭到掣肘,还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使得本来资金就不充裕的上广电雪上加霜。即便是2007 年行业的春天,上广电也并未取得丝毫的盈利。

合资陷阱

液晶产品技术升级与产品降价不过是压垮广电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广电集团真正被掏空是长期以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上广电一直走合资路线,尝尽合资的甜头,但最终咽下的却是合资的苦果。

上世纪70 年代末,当时电子工业部斥资200 多亿美元大规模引进CRT 彩电技术和生产线。在国家批准下,上海电视机厂1978 年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1992 年,作为上海市政府的“1 号工程”,上广电集团投资27 亿元成立了“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开始在国内率先生产CRT 彩电的重要部件——彩管。之后,上广电不断与国际领先企业开展合资,从1992 年到2003 年十年间,上广电的“合资军团”扩大到索尼、西门子、松下、LG、东芝、三星、JVC、电气硝子、夏普等几乎所有日韩企业。

合资在短期内凭借市场先机带给上广电高利润,但高利润的背后是技术空心,最终在与NEC 的合资中咽下苦果。

成功者的基因

液晶面板产业,日韩台三分天下,中国正在逐渐成为有望打破这一格局的第四极。在追赶的道路上,前者的成功经验就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在产业领袖夏普、三星、友达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基因——自主创新加政策支持。

夏普:产业化先行者

LCD液晶面板技术诞生于美国,产业化于日本。

在美国RCA 公司发表开发出LCD 时,日本并没有相关技术知识的积累,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力。但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上的黄金年代,对于新技术的敏感度很强。这一报导立刻引起了日本科技界、工业界的重视。将当时正在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液晶相结合,以“个人电子化”市场为导向,很快开发了一系列商品,打开了LCD 大规模实用化的局面,掌握了主动,促成了日本微电子业的惊人发展。夏普在此过程中充当冲锋。

1983 年,夏普成功开发出以TN-LCD 技术所制成的E L -805 电子计算机,成为全世界最早量产LCD 电子计算机的厂商。其后,在日本政府的“官产学研”技术体系的雄厚支撑下,夏普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逐渐将TFT-LCD 面板推向大尺寸。在日本液晶面板产业唯我独尊的年代,夏普成为第一代霸主。

虽然韩国的崛起对夏普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有力挑战,但在基础技术和液晶电视领域,夏普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三星:青出于蓝胜于蓝

三星在液晶面板领域所走的路,正是一条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向夏普学习的过程中,三星完成了对前者的超越。

早在1970 年代,三星就对LCD 产业蠢蠢欲动,但在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探。1990 年代,TFT-LCD 产业超高的利润引起韩国政府注意。

政府主导、企业财团积极投入、大专院校提供技术支持,三星等企业一出发就气场强大。

三星紧紧跟踪全球的产业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引进外部人才,吸收外部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在世界各地对具有产品设计能力但资金困难的高科技企业采取收购、合资等手段,将这些企业转移到韩国本土,大大加速了三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

产业专家罗清启表示,三星之所以能够跳出陷阱,发展出自主的技术能力,原因有三:第一,将合资只作为自身技术学习的一种手段;第二,大力引进外部人才和吸收外部知识,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更要放眼世界;第三,政府给予大量的补贴和产业保护。

友达:后发制人

友达光电前身是宏碁集团旗下的达棋科技,2001 年与联友光电合并后更名为友达光电,2006 年再度与广辉电子合并。经过与两家公司的合并,蜕变后的友达全球产能比例超过19%,跻身全球三甲。

友达的崛起源于亚洲金融风暴,日本企业在无力投资之时,为保持与韩国液晶面板产业对抗,开展了一波对台湾的技术转让。借此机会,友达引入日本的先进技术,在台湾“两兆双星”计划的支持下,进入TFT-LCD 产业。

友达除了布局全球市场,更深耕于技术与研发。2002 年11 月成立友达科技中心,是台湾最大的光电研发中心,研发技术包括TFT-LCD 与LTPS 等显示技术。

友达光电投入研究发展的经费居台湾光电业之首,研发专利成果丰硕。据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报告,友达名列2004 年美国专利成长速度最快的十大公司,以成长率98% 名列第五;而台湾《商业周刊》公布2006 年之台湾专利100 强,友达亦排名第六。

虽然友达进入产业较晚,且是在日本企业的技术扶持下步步成长,但友达始终不忘自主创新,在液晶面板领域已经拥有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和创新能力。在与LGD 长达四年的专利诉讼中,友达反诉成功,避免了数亿美元的专利罚款,已经成为液晶面板产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