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有望1至2年内普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奥维咨询、长虹等单位参与的业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中国3D电视技术暨产业发展论坛7月28日在博鳌举行。汇集技术、产品、市场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3D电视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完善、片源丰富、标准出台等利好因素刺激下,加之厂商和渠道的联合发力,不但将成为下一代电视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而且有望在1-2年时间内迅速实现普及。
LED将降价引发行业“地震”
在当天的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认为,最快今年下半年,彩电行业将面临一场重要的行业“地震”,彩电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也可能会出现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诱因将是LED降价全面普及。
据了解,从技术角度看,LED电视选用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体积小、色彩表现力更强、寿命更长、节电稳定环保等突出特点。但LED电视却极易造成产品技术同质化,且LED背光源是改良型、非实际的技术创新,价格却比一般液晶电视贵很多。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LED虽是目前平板电视的主流方向,却不足以支撑长期成为市场热点,未来谁能掌握LED成本和规模优势,谁就可以率先掀起一场LED普及风暴,进而占领平板电视半壁江山。“这就决定了在目前市场对LED产品接受程度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也随之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各大彩电厂商将很快加大LED电视的推广力度,并通过改善LED价格‘虚高’的现状,引发行业变局。”
互联网电视进入内容竞争时代
随着国家提出三网融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节奏提速,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内容4C融合,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为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电视也将随之步入一个真正的内容竞争时代。
业内专家认为,在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三网融合试点的背景下,对彩电厂家来说,必须以电视机为中心,打造基于Internet、广电、通讯三网共享的家庭信息及娱乐中心,努力成为“三网融合”在电视产业里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实现在显示终端,以电视机为中心,实现电视与PC、电视与手机、电视与智能家电、电视与安防系统的多屏合一,在内容共享与信息传递上实现以电视机为中心的“多向互动”。“这些‘多向互动’的内容将成为互联网电视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因此内容平台的建设也直接决定了互联网电视的产品竞争力。”
据了解,国产彩电巨头长虹与获得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牌照的华数传媒举行了签约仪式,将打造包括3D节目内容和常规网络电视内容在内的完整节目运营平台,并利用绵阳作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互联网电视内容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上进行“试水”。
3D将主宰未来产业发展
目前最热的LED、OLED、3D三种技术中,谁将成为下一代电视的主导?在前日举行的论坛上,给出的答案是3D。
12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市份额稳步上升的LED电视是通过液晶产品发光灯管上所做的有限的技术改进来实现画质提升,严格来说只是改良,并非真正的显示技术创新。因此,目前市场上LED电视的价格远远高出普通液晶电视的现象并不合理。随着现在部分厂商大胆挤掉LED电视的价格“水分”,今年8、9月份,LED电视的价格就有可能因为出现价格上的“大跳水”,从而迅速成为“大路货”。而另外一种显示技术OLED在电视产品的薄型化上实现了相当大的突破,但由于产业链不完善,应用成本非常高昂,难以做到目前家用的主流屏幕尺寸,因此在最近的5-8年内难以形成气候。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游戏和体育赛事采用3D技术制作或转播,此前制约3D发展的片源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同时,由于长虹、三星、松下等企业加大等离子屏技术攻关,在等离子电视上实现3D的突破,技术难度相对LED较小,成本也相对较低,等离子电视成为3D的最佳载体,以上利好为3D电视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赵新华则表示,早在今年初,我国就组织技术专家和企业一道研究3D电视产业标准制定工作。经过考察国际上3D电视发展的现状,我国3D电视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研究和测试方法,现正在与各个企业进行对接测试。“3D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3D电视产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3D将成为下一代电视显示技术的‘主宰’。”陆刃波认为,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和腾讯科技的联合调查,超过七成以上的受访者对3D电视有所了解,而超过五成以上的城市受访者对3D电视充满了期待。而据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奥维咨询的预测,2010年,国内3D电视的零售量为2.92万台,2011年达到192.68万台,2012年增长到475.99万台;而对应的产品渗透率为0.08%、5.01%和 11.34%。这一数据显示了3D电视发展的强劲冲力。而另一知名市场调查机构iSuppli则预计,2010年全球3D电视的销量达到420万台,2011年的销量将达到1290万台,2012年达到2740万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