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坚持“邦臣”五年谋一“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台风“灿都”过后,一群路灯检测工人正在东城下桥某路段忙着检测被台风“袭击”过的路灯,最终检测报告显示一切正常。这些路灯并非普通路灯,是东莞市邦臣光电有限公司(简称“邦臣”)为广东省“千里十万”项目而生产的大功率LED路灯,这些路灯投入使用半年来,保持了“零故障”记录。
邦臣常务副总经理、市场运营总监吴钢透露,邦臣除了研发和生产照明项目以外,还计划在五年内向LED芯片的研发进军。
领跑大功率led技术
邦臣是东莞中标广东“千里十万”项目的三家LED企业之一。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邦臣凭的就是手中的光源控制技术和散热材料。
吴钢告诉记者,经过六年封装技术沉淀,邦臣在三年前正式开始介入下游照明领域,并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建LED照明工程中心,对LED照明系统方案技术进行研发,初步掌握了国内先进的光源控制技术。
以白光LED为例,邦臣封装的单颗1W大功率的白光光通量已突破120LM,达125LM,自动化批量生产在110LM以上,在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美国GREE公司实验室可实现203LM,批量生产在130LM左右。
在攻克光源控制的难题以后,邦臣把目光锁定在LED的散热材料上。去年,邦臣与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进行LED基础材料的研究,共同处理LED光源芯片连接层散热问题,研发出具有高导热的散热材料,有效改善了大功率LED散热难的技术难题。
冲刺上游的芯片研发
广东虽然占了国内LED产业总产值近半壁江山,但背后却是低附加值的“虚假繁荣”。在生产设备、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等上中游环节,东莞几乎还处于空白。
目前,邦臣的大功率LED所需芯片也基本上是从外国进口。虽然LED系列产品有不俗表现,但邦臣并不满意现状。“产品再好,‘芯’也是别人的。”吴钢如此描述邦臣在核心技术研发的无奈。
吴钢称,国内没有芯片研发技术,对于LED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风险,面临的是技术空心化的问题。
技术硬伤,让邦臣开始计划对芯片的自主研发。为了加强技术研发,还和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初步接触。“除了华东理工,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芯片研发的途径。” 吴钢透露,邦臣公司争取在五年内研发出第一块属于自己的芯片。
不难看出,邦臣将在未来数年时间内再次把公司业务向上游延伸,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赌一把”培养人才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对LED产业提供了大力扶持,在政策上我们是没有任何顾虑的。”吴钢指出,美中不足的是政策下达到相关企业的周期过长,有时候会影响企业的部署工作,甚至稍一不注意就漏掉了出台的政策。
真正摆在邦臣眼前的最大困难,无疑是成本和人才。吴钢解释说,芯片的研发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周期也漫长,企业一般都不敢急于冒这个风险。
由于LED发展迅猛,并超出了很多企业的预想,对于后续力量的储备明显感觉到捉襟见肘,邦臣公司也未能摆脱这种困境。
“今年,我们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了40名应届毕业生作为我们的未来研发储备力量。”吴钢认为,人才最好还是由企业在实践中培训出来的好,但同时他并不否认邦臣存在“赌一把”的心理,因为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因各方面的原因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