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面板产业“内忧外患” 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外资企业在LED面板产业的“扎堆”投资,正在把该产业拖入产能过剩的行列。根据目前我国平板电视销售情况,国内平板电视库存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被市场消化。
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编制的产业损害预警报告预计,今年外资企业在中国LED产业的总投资金额将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由于该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很可能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LED面板产业的隐忧发于“外”,却将显于“内”。今年以来,外商纷纷登陆中国LED面板产业。韩国三星、LG、日本夏普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生产巨头竞相到大陆投资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而这些项目都将在2011年底投产。由于国外厂商买断了上游产能,我国厂商就不得不引进和兴建多条高世代生产线。上半年,外企600亿人民币的投资已经给这个产业带来产能过剩的隐患。而市场对下游产品的消化能力很可能使这个隐患变为现实。
预警报告指出,各大厂商的液晶电视库存总量已经十分巨大。为抢占中国市场,外企和中国厂商的彩电价格战已近白热化。但从销售情况看,这些库存至少要两个月以上,才有可能被完全消化。中国企业的“被迫”跟进是由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低端,核心技术和产品较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国外,特别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电子器件和大尺寸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外资企业对上游产能的控制力决定了,别人一上马,中国厂商只能跟着配套。
外资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执著”投入的背后是各国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支持。继去年美、日、韩相继推出国家信息化战略以后,部分国家又开始直接扶持本土优势或新兴产业。美国政府计划对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投入100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能源部将斥资2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韩国政府也表示将斥资600亿韩元打造模拟IC产业。各国政府的政策竞争已经先于企业竞争展开。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销等经济指标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且出口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其中,各国针对我贸易限制性措施加大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难度。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外,以知识产权、低碳环保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被广泛使用。
贸易救济案件方面,欧盟于6月30日对中国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高达41亿美元。在知识产权领域,上半年,美国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提起3起337调查。在技术性措施方面,欧盟、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地区均将降耗指标上升为强制性法规。欧盟日前又对WEEE和RoHS指令进行修订,对环境和回收做出更严格的要求。
【编辑:Fliu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