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代线能否成为京东方的救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两度面临退市却能起死回生,即将投产的6代线能否成为京东方的救赎?
在1992年的时候,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年均亏损额达3200万元,濒临破产的边缘。年仅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1993年,电子管厂扭亏为盈——电子管厂员工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组建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方,股票代码:SZ000725)。
2008年,京东方再度亏损8.07亿元。2009年,它如果没有7亿元的政府补贴,公司业绩仍是亏损,而且必将再次戴上刚摘不久的ST帽。
今年上半年,京东方仍没有走出困境,依然亏损5.4亿元。
9月3日,京东方斥资175亿元投资的我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正式试生产。6代线能否成为京东方扭亏的起点,让京东方跳出怪圈?
为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赴合肥专访了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
扭亏起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这几年京东方一直未脱离资金压力,持续受到市场质疑。你怎么看接下来一年的市场状况?
王东升:这几年,我们在业绩方面压力确实很大。
市场给予我们的扭亏压力只是暂时的,更大的压力在于液晶产业对中国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京东方绝对不能退缩动摇,否则会使整个产业功亏一篑。
三星在发展TFT-LCD产业初期曾连续亏损7年,但韩国产业银行始终给予其支持,甚至在亚洲金融风暴时一次注资上百亿美元,就是因为液晶是半导体技术的前沿,是未来信息化时代的工业“粮食”。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6代线投产后,京东方怎样来保证盈利?有哪些具体措施?
王东升:我们现在亏损,很大原因就是5代线正在给6代线做准备——开发6代线的产品。不过情况很快会得到改善,京东方已拥有一条量产5代线、一条量产4.5代线。6代线10月份投产后,三条生产线产品可以覆盖手机、GPS、监视器、小尺寸电视用液晶显示屏。
现在企业内部正在推动OPI组织流程创新,通过集中化、专业化管理,把产品分配得更合理一些,力争把目前5%左右的毛利率提升到产业一流的25%。到那时即便在规模上不及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也可在产品线细分的利润中获胜。
2011年4月以后,6代线满产,8.5代线量产,京东方产品线分工会更合理。因此说,2011年下半年是我们的拐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6代线量产对京东方及世界面板产业格局产生什么样影响?
王东升:6代线的量产对于京东方意义重大。我们的愿景是成为显示屏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未来5年,我们的目标是:毛利率成为全球第一,规模进入全球前五名。进入前五名必须有一个从手机屏、电视,到显示屏的全产品线。6代线刚好对我们合理布局产品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来我们只做显示屏,6代线既做显示屏,又做电视,5代线做电脑、移动产品,这样使企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从世界范围来讲,6代线、8.5代线的建设,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出三国四地的竞争格局,即韩国、日本、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2011年,除日本夏普10代线以外,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均无8代以上世代线布局。京东方的10代线开发已经成形,我们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兴建10代线。
中期瓶颈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最近几年,各地对液晶面板的投资非常踊跃。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已经产能过剩,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东升:如果从节奏角度来看,同一个时间段里上很多8代线,那就是没有节奏,属于产业发展过热。而如果根据市场变化分阶段、有计划地来建设高世代线,就很有节奏。
未来5年的中国市场,电视机、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还是液晶显示屏应用的主流。目前我国有高世代线三条,只有一下子超过六条才会过热。
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技术发展得很快,投资巨大。日、韩两国都已将此上升为国家战略。该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百亿美元级的大公司。与该行业的领先企业相比,京东方的投资到目前为止约500亿元人民币,体量尚小,现在确实有规模压力。
中国要真正突破工业化中期瓶颈,没有规模达到世界前五名的公司不行。当然培养这样的公司确实很不容易,这就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如你所说,中国的工业化现在正处在中期瓶颈,这个瓶颈指的是什么?
王东升:当一种新技术引领出一个新兴产业的时候,我国的工业企业便一下子陷入了落后的境地。其原因在于我国工业的发展都是从前端开始,按照“贸”、“工”、“技”的发展思路走过来。
这一点在电视机行业最典型。起初我国靠引进外国机芯,进行产品组装,慢慢从组装制造开始壮大,继而做大品牌,然后进入了技术领域。依此思路,短期内我们可以发展得很快,但是一旦有新技术问世,我们瞬间又会处于落后状态。于是我们再通过引进核心材料和技术来赢得发展。然而当又有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时,我们又再一次陷入落后境地。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工业化中期瓶颈。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如此说来,我们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关键就在于要突破工业化中期瓶颈。那么怎样才能突破工业化中期瓶颈呢?
王东升:最核心的产品有两种:第一种是半导体。这就是国家多年来要不断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原因。第二种就是液晶显示屏。目前是TFT-LCD,未来还会有新的,比如OLED等,但是基本上是在TFT-LCD基础上发展。这是突破工业化中期瓶颈的两块基石,既是IT产业的基石,也是突破工业化瓶颈的基石。
但是该行业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技术发展很快,产品变化很快,每天都有新的产品、新的专利被研发出来;第二是生产投入大,无论是做半导体还是做TFT,资本规模基本都是上百亿美元,但中国科技业目前还没有百亿美元公司;第三是战略意义重大。液晶行业和半导体行业,无论是北美,还是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它都是一个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当中,能源要博弈、粮食要博弈、石油要博弈,而高科技、半导体、芯片同样要博弈。[!--empirenews.page--]
保五争三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京东方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王东升:9月2日,6代线试产良品率达到了90.1%,这个数据我们自己都不太敢相信。一般来说,设备刚开始调试运营的时候,良品率达到50%就算是正常的了。经过一两个礼拜,良品率慢慢提高到80%~85%以上,这样就可以量产了。现在才一周多的时间,我们的良品率就达到了90%,这充分证明尽管我们前几年走得很艰难,但是我们的实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北京8.5代线建设也很顺利,计划2011年9月点亮第一块产品。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8.5代线,主要生产液晶电视显示屏。从世界范围的TFT-LCD行业看,我们目前规模排名第八,还是比较靠后。6代线量产以后我们的规模总产能可能会升到第七,北京8.5代线量产以后可能会升到第六。但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保五争三,一定要争取进入前五名。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目前,在这个行业中多种显示技术共存,你怎么看未来各种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在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京东方是如何准备的?
王东升:现在确实是多种显示技术共存,但主流技术还是TFT-LCD。OLED跟TFT-LCD的技术共享性和投资共享性超过60%,所以TFT-LCD70%的投资都可以用来做OLED。OLED与TFT-LCD最核心的差别是技术差别,但TFT技术是基础,二者有很多原理都是一样的。OLED优点是更薄,不需要背光源,理论上成本更低、色彩更好。然而,OLED是厌氧性的,碰到氧气就失效,因此制造过程中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
OLED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未来它是新型显示技术的一个方向,京东方会在OLED领域力争做到国内最强,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成5代线后,我们没有马上上马6代线,而是投建了4.5代线,就是因为考虑了OLED。
TFT和OLED,都是在同一个技术基础上延伸发展过来的。京东方内部在技术研发方面也是各种显示技术并存。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在研发激光显示,但目前我们觉得还没有到推出此产品的时候,因为产品体积大,只能应用在公共显示器领域。OLED目前是适用于小尺寸产品的显示技术,至少未来10年不可能成为主流。而且OLED和TFT也不存在替代的问题,因为两者之间不是颠覆性的技术替代,而只是产品更新,也就是原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从全球看,新的显示技术、新的应用大多出自相同的企业。比如OLED产品做得最好的是韩国的三星和LG。各种显示技术确实并存,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现在的京东方上了这么多条生产线,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人才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看待和分析目前存在的人才问题?
王东升:人才方面,我们有两个战略,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二是推动人才国际化引进,自主培养和国际化引进要两条腿走路。我们现在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内大学里没有TFT专业,而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有专门TFT专业,韩国有20多个学校有TFT专业,它们的学生6个月就可以上岗,而我们的学生则要培养两年,因为他学的只是基础。当然,我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强力激发快速成才,但总体来说,这个行业人才仍然是紧缺的。
京东方用8年“战略前瞻”、5年“战略执行”,跨越了一场全球性产业替代之危。但是,当京东准备从中国的行业领先者迈向世界领先者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跨越另一种替代之危——一个世界级企业所需的人才输送机制。这就更需要完善我国的产业人才战略。
王东升
1957年出生,浙江东阳人。
1981年加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先后担任科长、处长、副厂长、厂长等职。
1993年,临危受命,担纲拯救连续7年亏损已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出任厂长。
1993年,带领员工集资创立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现任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