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泥沙俱下 监管强化迫在眉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宏观政策中,家电下乡无疑是举足轻重并且成绩斐然的。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止12月2010年家电下乡产品同比销量增长123.33%,销售额高达1732.3亿元,大获全胜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然而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近日媒体报道显示,在利益驱使下各种问题也迅速出现,有个别品牌和产品以次充好、虚标价格,甚至局地有蓄意造假、恶意骗补的行为。这不仅直接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公然骗取国家财政,甚至伤害了一些企业和品牌。业内人士认为,监管缺位是导致家电下乡政策执行过程中泥沙俱下的重要原因,在2011家电下乡收官之年当务之急是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以强大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遏制住这一不良势头。
问题频发,家电下乡遭遇执行钻空
家电下乡是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并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诸多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一政策的实施。
首先,一些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市场上出现一些以次充好、以旧翻新的产品,直接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中央台经济之声曾报道,在浙江、辽宁、福建等地下乡冰箱偷工减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每年也会接到不少消费者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投诉。作为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这些“问题产品”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除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外,某些地区或品牌家电下乡虚标价格现象严重,背离了这一政策让利于民的初衷。一款价格可能是2000元的冰箱,一旦中标家电下乡产品目录,其标价就会被改为2300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享受财政补贴后,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实惠,利润反倒被厂商联手套走了。
此外,造假骗补现象严重也成为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顽疾,在各地出现假冒家电下乡的产品和卖场,虚报数据骗取补贴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有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浙江省在一次对温州第二批下乡空调小宗用户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实际销售的只有1万4千多台,而领取补贴竟然达到7万6千多台,有80%以上的补贴“不知去向”,这些造假行为损害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业内呼吁完善家电下乡监管体系
面对诸多问题,消费者和企业都颇感头疼,消费者投诉乏力,大型企业自查又受到自基层逐级向上的阻碍,唯一能够行使有效监督的只有国家相关部门。今年年初,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紧急通知,针对部分地方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严、骗补行为有所抬头等问题,决定将2011年作为家电下乡的监管年。而2011年已经是家电下乡政策在山东、河南、四川三个试点省份的最后一年,相关部门的监管晚了三年,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为确保家电下乡政策落到实处,相关部门也不断对出现的问题“堵漏”。记者初步统计,从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可以看到,三年以来,相关部门共发布26条通知和公告,平均每年发布近10条,但这些举措在操作中缺乏有效性,各种问题仍屡禁不止。
有业内人士表示,家电下乡在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社会主体多,中间难免会存在着些许的间隙。监管乏力和流程体系的不完善是家电下乡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在被媒体曝光的家电下乡小案例中,一些中小企业给了经销商100台产品却给了120台的单据,经销商用这多出来的20张单据再配上农村消费者身份证复印件和销售发票,就可以到当地财政部门领到补贴。由于缺乏完善的流程体系,这种蓄意造假的行为很难被发现并制止,甚至惩罚。
在这种背景下,相关部门完善家电下乡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起清晰、严格的家电下乡体系和流程,使企业有规范可依,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才能根治家电下乡的诸多问题,发挥这一政策的杠杆作用,实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