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6代线量产激活本土化配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平板显示关键材料及设备制造本土化是现阶段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昨天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在合肥量产,今天的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京东方集团董事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理事长王东升在18日召开的“2010中国合肥平板显示关键材料及设备制造本土化高峰论坛”上强调。17日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量产,作为中国大陆首条面向电视用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其对我国彩电工业转型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同时,6代线作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纽带,对上游材料及装备产业的带动同样意义重大。不仅带动了本土的材料及装备企业成长,如杭州格林达(材料)、清大天达(设备),而且使诸如液化空气、住友化学、爱发科、东京电子等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大陆落地生根。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由日本、韩国平板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本地化配套对提升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日本是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先驱,其产业配套能力100%,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也在80%以上。作为初具规模的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加快实现上游材料及设备的本土化配套,是现阶段中国平板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09年4月,合肥在全国率先上马 TFT-LCD6代线,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今年11月17日合肥京东方顺利实现量产。同期开工建设的10多家上下游关键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也正式投入生产。围绕京东方6代线形成的平板显示产业配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京东方作为行业领导者,其采购策略对推动本土化进程有着直接的影响。京东方集团副总裁李清生表示,京东方从2003年建设第一条生产线开始,就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装备本土化的工作作为企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积极推动装备产业以及配套原材料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京东方与上游配套厂商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技术、品质、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京东方都是优先采购本土企业生产的设备和原材料。今后京东方也将一如既往地对有本土化意向的供应商提供支持,希望国内外材料设备厂商积极参与本土化配套,我们一起合作发展,实现共赢。”李清生表示。清大天达董事长焦炳华认为,京东方本土化策略对整个产业链本土化配套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京东方作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最根本的。清大天达是与京东方共同成长起来的本土设备企业。“由于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比较晚,因此,国际化合作非常重要。清大天达是通过合作、代工发展到自己开发创立品牌。”焦炳华介绍。“本土化要自主创新,也要合作共赢。装备制造本土化的路是漫长的。”深圳豪威董事长许生很感慨。
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中国TFT-LCD厂家要扭转亏损的状态,关键在上游材料的配套,上游材料在面板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在80%。“材料的本地化、国产化生产对中国液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极大的影响。”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强调。
“格林达的进入,使全球显影液的价格下降到原来的1/3。”杭州格林达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源介绍说。上游原材料的利润都很好,上游厂家之所以有很高的利润,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以及对市场的垄断。在格林达没有进入TFT-LCD产业之前,液晶工业用显影液被日本垄断,垄断供应的结果就是高价格。
原材料本地化采购、产品本地化供应,对国内厂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地缘优势。我们知道,化学品的运输成本是很高的,单一项运输成本就可以为国内TFT面板厂商让利20%。对于液晶工业来讲,如果化学品供应商不能就地供应,那么成本是很难降下来的,只有就地生产才是最经济的,也是最安全的。
材料本地化配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是消耗品,占用的资金量大,如果就近配套,对材料供应商和面板厂商都是有好处的。对于一次性采购、安装的设备厂商,本土化又意味着什么呢?李清生认为,设备就地生产配套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外,最主要的是可以大大节省安装调试时间,时间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七星华创总经理王彦伶强调,纵观整个显示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就要靠成本领先,因此本土化配套非常重要。
国际公司加快本地化进程
本土化不再被简单地定义为国内厂商生产制造的产品,外资厂商在中国进行开发、生产也是本土化。对材料厂商来讲,本地供应是必须的。而设备属于一次供应、一次运输,对设备厂商来讲,本土化还没到燃眉之急。设备可以在国外生产,但为什么设备厂商也要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对此,东京电子中国区总裁陈捷分析认为,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是成本。大部分的设备厂商进行本土化生产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第二是市场。跟着市场走是大部分设备厂商考虑的因素,市场已经转移到中国,因此,设备组装和生产进入中国成为必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现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有资料显示,40年以后,日本、欧洲、美国等IC行业有效人才,将只有目前的1/3,如果一个公司要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考虑进入教育程度相对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因此人才是促使国际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另外,国际金融危机也是促使国际公司加快在中国推进本地化的一个原因。爱发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岩下节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经济的中心已经从美国转到中国,中国不仅是生产中心而且也是消费的中心,因此,爱发科必须进入中国,必须在中国扩大生产规模。“爱发科不在中国发展就没有将来。”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岩下节生肯定地说。据了解,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爱发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扩大了7倍。爱发科从1995年开始在中国国内生产真空设备,到2010年9月,爱发科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6家公司,其中大部分是合资企业。爱发科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构想是通过合资的方式实现中国本地自主经营。“采用合资生产、当地经营的方式可以降低风险。但目前最大的障碍是配套的材料和零配件在中国本地采购不到,这不仅是爱发科的问题,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其他设备厂商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需要重视。”岩下节生表示。
不管是材料还是装备,它们也有上游,也需要本地化配套,如果基础原料、零配件(包括马达、轴承等)能实现本地化配套,对材料及设备厂商的采购周期和成本都是有好处的。在关注材料设备本土化的同时,进一步向更上游延伸,本土化的道路是漫长的。[!--empirenews.page--]